论别墅--理解

2013-06-29 朱波 筑客网
  别墅(VILLA)即别业,是居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是第二居所而非第一居所。除了“居住”这个住宅的基本功能以外,更主要体现生活品质及享用特点的高级住所。———百度百科   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那么我们生活中常规概念的住宅就属于现实,而别墅代表了人类对于生活的理想。无论如何都应该是美好的,充满诗意的。记得曾经有一位朋友在华侨城天麓买了一套别墅,请了家装设计师,设计师一进房子就开始告诉他,鞋柜应该放在哪里,应该用怎样的款式,厨房应该怎样怎样,不停地非常专业的解决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她不知道问题在哪,就是感觉不对。于是求助我,我告诉她:“问题就在于他只能解决问题,不能帮你营造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现象在当下的中国,在我们设计行业中都是相当普遍的。中国的经济和财富都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于优质生活的渴望也在飞速的膨胀。而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从地产开发到设计到建筑营造等整个产业链在知识结构和成熟经验上的严重匮乏。于是在这种现状下,拿来主义,照搬,抄袭西方成熟经验成了摸着石头过河的必然选择。就设计行业而言,作为设计师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毕竟近现代的西方对于优质生活的理解是远发达于我们的。但过程不宜过长,过长就是思维的懒惰,我们向西方学习的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认知和推广。但最终我们还是要回到自身,回到本源,用自己的智慧来阐释生活。   回过头来,我发现对于自身传统价值认识的不自信源于我们对于过往记忆的断代缺失。我们贫穷的太久太久,久到已经忘却了祖先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精神领域所创建的辉煌高度,久到从身体到精神的麻木和冷漠,久到对传统精髓遗留的视若无睹和随意的毁坏践踏。最近因为工作的缘由,我多次造访和重温了苏州的古典园林。以我当下的理解力和眼光,它们是愈发的显得惊艳和震撼。古代人对于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追求,是今天的国人所望尘莫及的。换言之,大部分的国人对于苏州园林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公园。人们无法理解它原本是一座别墅,原本是某一个人的精神庇护所,原本是文化传承和孕育之地。所以我认为苏州园林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古今、中西,他都是别墅生活的一种最高体现。也因此对于传统的回归,挖掘和再创造必然成为成就新东方生活的必由之路。   前面说了一点“意”(艺)的想法,后面聊一些“术”的感悟。最近几年做别墅项目,和地产聊得最多的就是,别墅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换言之,买别墅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我认为首要的是大的环境景观资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我们中国人理想的人生境界。如果这一点是缺失的,别墅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其次是别墅个体的小院落、小环境、小景观,自我循环的具有生命意义的小宇宙,是人具体贴近自然的现实空间。在这里,建筑、空间与园林,自然互动、对话。人在这里可以随性的一脚踏入舒适的居住现实,也可以一转身融入天地自然的理想。所以移梦换景,处处皆入画也成了必然的设计语言。第三就是建筑空间本身,别墅空间的通透感和可拓展性所带来的视觉均衡美和空间层次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审美愉悦,是繁华都市中的平层住宅和公寓所无法给与的。   对于别墅的认知和感悟还有很多,但这种认知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生的阅历不断的变得丰满,一切尽在路上。


阅读 45712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