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间设计看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客厅、起居室无法舍弃其一

2014年6月25日下午,由筑客网联合搜房网、新浪家居共同举办的主题为“从空间设计看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客厅、起居室设计”的设计师沙龙活动在北京尚层装饰公司举行。筑客网总编辑孙华莹女士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与尚层装饰第三设计中心经理范宁,资深设计师汤勤丰、潘波、张涛、齐成良、戴春光等共同探讨了客厅、起居室对中国家庭的意义、设计元素以及中国人未来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等一系列问题。

本次沙龙从客厅和起居室的设计为出发点,让设计师展开对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探讨,设计师们通过的自身的从业经历,结合多年在家居行业的所听、所见、所感和所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人关于客厅、起居室设计和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不同看法。

更多设计师沙龙活动精彩内容:


参与此次沙龙活动设计师合影留念。
从右至左:尚层设计师张涛先生、戴春光先生、齐成良先生,IMOLA陶瓷渠道经理刘莹伟女士,尚层装饰第三设计中心经理范宁,筑客网总编辑孙华莹女士,尚层资深设计师汤勤丰先生、潘波先生。


尚层设计师张涛先生  
  功能的区分取决于住宅面积?客厅、起居室无法取代
  【筑客网】客厅、起居室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在客厅、起居室会干什么?由于这些行为,我们在客厅、起居室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元素?
  【张涛】中国人是最看重家文化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备受推崇,因为我们丢弃的东西太多,西方的东西对我们的冲击太严重,现在,我们要回归。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也在发生着一些改变,比如说新中式,在传统中式风格上创新,在当下社会背景下来规划我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我觉得客厅、起居室都是有必要的。中国人看重家文化,需要有一个空间来满足家人间的沟通和交流。我的一些客户是有海外生活经验的,国外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喜欢和认同,而是更喜欢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氛围。中国人从建国以来就一直保持着一种习惯,在客厅看电视,一家人看春晚,如果没有给他在客厅设计电视,他们就会有疑问,我看春晚怎么办?


  【汤勤丰】客厅和起居室是可以分开的,这取决于住宅面积的大小,但我觉得真正意义会客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还是比较少的,而家人之间沟通的区域是有必要保留的。由于空间大小的不同,功能分区也必然不同。中国人看重家庭,西方是大多是游牧民族,他们习惯了迁徙,我们更看重一家人在一起的家庭氛围,“聚”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文化层次。
  【潘波】如果可以把客厅和起居室分开,首先是他的住宅有一定的面积,是别墅或者大平层,业主也通常是成功人士。达到这种生活层次的人对家的感觉是更加看重的。客厅和起居室相比,他们会觉得起居室更加重要,当然客厅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因为中国人看重的“面子”,这两个功能如果条件允许肯定都是要有的。


尚层设计师潘波先生  
  【张涛】我们这一批设计师真正要解决的、所谓的历史使命就是要研究适合中国人的普通户型,在有限的面积当中用设计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这才是最落地的、最踏实的东西,如果我们只盯着大豪宅,这是不现实的,毕竟它离老百姓的生活有很远的距离。我们普通人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能买一套七八十平的房子已经很不错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设计,如何体现住宅的品质,如何让业主有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这才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
  【戴春光】我用酒店的例子来说咱们的客厅和起居室的事儿。任何一个酒店基本上都会有一个大堂吧,在细分可能还会有西餐厅、咖啡厅等等,我们进入客房,不管是标准间还是总统套,标准间的面积已经很小了,它也会有两把椅子,放在靠窗边的位置,是为了谈话用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一个空间里都需要一块交流的区域,中国人在建国以后的用房情况计划和经济是比较多的,几乎是没有客厅这个空间的,客人来了只能是坐在床上聊天,床旁边再放一把椅子,这样也能形成一个交流的区域。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租的房子里也是没有客厅的,就一间屋,来了朋友怎么办?也得支个板凳,支个箱子,和床对应着,这样形成一个交流的空间。实际上中国人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都积压着一种情绪——我需要交流,我需要面向社会有一个互动的环节和空间。如果我比较富有,我会买一个面积比较大的房子,哟客厅,有起居室,有书房,有各种功能空间,实际上都是为了方便交流。所以,任何空间都是需要客厅的,因为它是万变的,床只有在睡觉的时候才是床,在会客的时候它就充当着板凳的作用,这么看来,中国人是不能丢掉客厅和起居室的。


尚层设计师汤勤丰先生  
  【汤勤丰】在文艺复兴之后,路易十四时期,巴洛克风格之前,那时候甚至是国王,他吃饭和会客都是在一个空间里的,那时候的生活方式就是没有细分的。当我们进化到一个文明高度的时候,西方还在过着荒蛮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的。
  【齐成良】结合一下我做的客户案例,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这跟客户的职业特性有很大关系。比如有个客户是老师,她就连客厅都不要了,所谓的客厅是以书房的形式呈现的;如果客户是企业家,他有可能会需要客厅和书房两个会客空间来接待不同的客人。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根据客户的生活习惯和喜好会产生不同的要求,我有一个客户阿姨住宅面积就100多平,她要求在阳台上放一个秋千,她的老伴儿解释说这是她小时候的一个梦想,所以这次装修一定要求在阳台上做个秋千。前两年有个现象是客厅和起居室不分,通常是楼上一个楼下一个,都会放上沙发和电视,但是现在分的越来越清楚了,把功能差异化,如果面积足够大,最好还是做成两个独立的空间。


尚层设计师戴春光先生  
  现在人的生活当时到底是什么样的?
  【汤勤丰】是被割裂了的
  【张涛】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断代的,我们这一批人都没有接受过传统的教育,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丧失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凑合”,包括我刚刚说到的家的概念,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回家,下班之后宁愿在外边逗留,因为家不吸引他,家里没有他要求的那些东西。现在很多人还是在生存的状态,没有达到真正的生活,更谈不上生命。
  【戴春光】通过设计打造一种心灵的归属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就现有的社会现状来说,如果自己没有开悟,是到不了那个阶段的。
  【张涛】现在全是“低头族”,不是盯着手机就是IPDA,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已经很少了,作为设计师我们一定要把他给拽回来,所以不能把客厅取消掉,如果再没有了交流的空间,人们回家就往床上一躺,你看你的我看我的,夫妻之间没有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沟通,这样社会是不稳定的。
  【范宁】我们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设计把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


尚层设计师齐成良先生  
  中国人未来的生活方式将会怎样?
  【筑客网】请各位用一个关键词来定义中国未来的生活方式。
  【张涛】我希望的未来生活方式是“凝聚”和“稳定”,所以我的设计会更多的接近“聚”这个词。
  【戴春光】我们的祖先把人一身的东西都已经规划的挺好了,中国人的院子是我特别喜欢的,舒服、养人,但是中国的人口越来越多,我觉得未来的生活方式应该是“空中院落”,因为院子是一定要有的,但恐怕没那么多土地,所以可能会往空中发展。
  【齐成良】我觉得还是要以人文本,更多的围绕人去做设计,因为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说,就是“亲情”吧。
  【范宁】中国现在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很快,从经济角度来讲,存在着很大的危机,所以未来人的生活状态会是怎样呢?我们可能更渴望的是“安全”,安全稳定的生活方式。
  【潘波】细分化,人的生活方式追求的是更专注、更专业,细分的更明确。
  【汤勤丰】生活方式是三观的表象,真实、回归自然、可持续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设计师汤勤丰,15年从业经验。每个客户都是一个追梦者,他可能有一个梦或好几个相互冲突的梦,而设计师就是将这些不同的梦协调组合并去实现,甚至超越他原有的梦想,诠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进入设计汤勤丰个人主页)


设计师潘波,高级主创设计师,亲和力强,敬业、勤奋,沟通能力好,设计素养高。(进入设计潘波个人主页)


设计师齐成良,10年从业经验,擅长现代风格,对设计、施工、产品了解非常全面,性格沉稳。(进入设计师齐成良个人主页)


设计师张涛,资深设计师,11年从业经验,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感悟: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沟通,设计中也一样。(进入设计师张涛个人主页)


设计师戴春光,设计感悟:将中国文化精髓融入到国际化的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入设计师戴春光个人主页)


阅读 144620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