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中国未来的设计不会只停留在专业领域

2014年8月20日,第五届筑巢奖作品终评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顺利举行。此次大赛共征集10100幅设计师作品,创下历届作品征集之最;经过初评海选,复评淘汰,有近800幅作品进入终评,终评作品全部做成了盲评展板,整齐地排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层美术馆,场面颇为壮观。当天,筑巢奖组委会邀请了10名设计权威、行业精英及专家学者对进入终评的16个专业类别的作品进行评审。今年入选终评的作品有技术过硬、原创性及探索性的特点,各位评委老师均对作品的质量予以了肯定。在评审间隙,主办方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的领导、承办方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领导以及各位评委接受了筑客网记者的采访,以下为评委姜峰老师的采访实录。


【筑客网】今年筑巢奖的主题是“专业走向公众”,强调设计师设计价值在公众间的转化,对于这一主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姜峰】设计本身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提升,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会有所提升。设计属于审美的范畴,属于人文领域,当人们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对精神生活有所追求,而这种精神生活就包括了艺术与审美,从而人们对设计的关注就会越来越多。通过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当经济越发达人们对设计的关注对就越高。中国设计的未来也必然会向这个趋势发展,会有越来越多人去关注设计,热爱设计,从而改善他们的精神生活,这样公众与设计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紧密。未来的设计不会只停留在专业领域,而是会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筑客网】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欧洲、去意大利学习空间设计,您认为设计师们走出去,重点要学习和吸收那些经验?
【姜峰】我认为走出去总归是一件好事,但不能只简单的学习西方设计的技法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设计的思想,就是要从根本上去学习西方人对设计的理解。我个人认为能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理念,对推动中国未来空间设计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筑客网】在您看来,中国设计的意识形态整朝着哪个方向走?国内设计师最需要提升的素质是什么?
【姜峰】之前我也提到,中国未来的设计不会只停留在专业领域,而是会被更多的社会大众所了解和接受。但为了实现这一意识形态的发展,国内的设计师需要提升的素质还需很多。第一就是眼界和经验,在这两方面我们与西方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二就是理念。就目前来讲,西方较为推崇自然、生态的设计理念,摒弃了过去追求奢华高贵的风格。但就中国而言还有很多过于奢华高贵的作品出现,所以我希望中国的设计师也能够追寻设计的本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寻求最真实,最实用的设计理念,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阅读 108710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