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活方式访谈:被艺术宠爱着的女人——舞美设计女王边文彤

2015-05-18 孙华莹 筑客网
作为在2015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北京舞美邀请展参展的唯一女性顶级舞美设计师,她曾被誉为舞美设计界女王,她曾被评为2014中国舞美风云人物,她曾获得国家级奖学金,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远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研修;她曾担任舞美总设计师参与到数以百计的创作作品当中;她的作品曾先后获得国家文华大奖、国家戏剧精品工程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节大奖、韩国青年国际戏剧节等多项大奖,她就是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边文彤。
身为拥有无数光环、执着走在舞美设计道路上,北京长大的边文彤,是如何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呢?她的生活是否如同舞台上一样精彩呢?今天很有幸访问到被艺术宠爱着的女人——舞美设计女王边文彤。
>> 点击进入中国人生活方式“百城十大”设计师挑战赛专题
>> 点击进入设计师边文彤个人介绍


问:舞美设计是一份怎样的工作?
[舞美设计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边文彤:舞美设计师是一个兼具脑力和体力、感性和理性的职业。舞美设计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案头创作确定设计方案,第二阶段是舞台制作体现,第三阶段是舞台演出后期调整。
每当拿到一个舞台设计项目,舞美设计师需要通过文本,构思出适合的视觉形象。然后通过和导演深入沟通,拿出舞台设计方案。接着针对设计方案与导演进行再沟通,修改,微调,从而逐步完成每一次演出要传达的精神主旨的视觉形象。


接下来就是舞台制作环节,设计师最终需要画出制作图,此环节要考虑的方面很多,比如材料、质感、颜色、灯光下效果等等。设计师要和制作部门商量制作方案,进入实际制作环节,制作过程,设计师需要与钢材、电焊、切割、涂料、木料、树脂纤维等为伍,有时候还要进行材质和效果的实验。布景制作完成后,就进入装台搭建合成彩排环节。
搭建后,设计师会和导演、灯光设计师一起合成全剧的效果,进行判断和微调。场景和所有的部门结合在一起,营造每个不同场景合适的戏剧氛围,是很重要的合成阶段,直到彩排演出。这整个过程是舞台美术设计师的工作环节。
演出后,身为老师的我,会归纳整理教学素材,进行拍剧照、录视频,文字总结。每次实践都会发现考虑不充分的地方,我都会记录下来。接着,我会把这些创作经验,带到课堂,和我的学生们分享交流。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平时做的都是案头作业,实践不多,需要更多的工作经验和视野丰富他们的创作思考。
因机缘所致,我做了一些舞台演出的舞美设计工作,对我的教学积累和创作提升是重要的源泉。


问:您如何看待设计圈中抄袭和模仿的问题?
[抱着屈从心去做设计其实是对设计的一种放弃]
边文彤:设计师这个职业令我迷恋的是:可以把自己的思想用形象放置于空间中,并让身临其境的人去感受和分享你的生活体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工厂,太不缺少复制、山寨和模仿。在乡镇,我曾看到过和美国白宫、国会1:1的建筑。我很难理解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对于我来说,材料可以照搬,形象可以描摹,但是单靠抄袭和模仿,设计师永远得不到作为设计师最快乐的东西——那就是创作过程。
很多人都会对美好的事情有共同的感动。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亿万观众会为一些影视片段或是文学创作、美景、建筑所感动,人们在生命记忆中具备着很多相似点。设计师拥有给观众带来感动的权利,应该为自己拥有这份职业而感到庆幸与自豪。


我曾设计的一个舞台剧作品,它讲述的是江苏苏北地区的古镇,在古镇采风过程中,在古镇中散步,我会在古街中流连很久,拍一些犄角旮旯-人们很难觉察到的照片,细细品读着历史印记带给我的感动。因为每个古老的建筑都带有历史烙印,它有它的记忆,几代人生活过的祖屋在建筑里留下了的痕迹都会给建筑留下印记,后来的创作非常顺畅。看完此剧的观众同我说,剧中情景就是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舞台上演绎的就是他们的邻居和家人。因为舞台设计引发了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的记忆,可能是建筑、可能是老物件、可能是巷子里面洋溢小吃的味道,这就是那条老街,充满生活气息,很魔幻又很真实的感觉。我的设计总是努力将我的感动放置在舞台上,触发观众情感的连线,帮助让演员和观众进入剧本的情境当中。
如果设计师抱着屈从心去做设计,从内心来说是一种放弃,放弃创作机会,放弃自己内心的感受,于我,毫无意义。


问:您的生活方式是否健康?您如何看待中国人生活方式?
[我在生活当中一直被艺术宠爱着]
边文彤:在生活当中,我认为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很重要,如果一个人不是怀着感恩心,很难处于愉悦状态。我感恩,让我有这样的生活和职业,愉悦来自于对艺术的享受,生活当中称为艺术的太多:餐厅里用心摆放的菜非常美,我很享受;今天喝茶的杯子很精致素雅,我很享受;我曾经在泰国海边,看到一位老者在一张很薄的皮子上进行雕刻,雕刻出的是一片菩提叶映衬下的佛像。我想如果不是心怀虔诚之心,怎能雕刻出这么美的一幅画,于是我就把它买回来了,挂在我的书房,每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很享受;再比如,我买自己的喜欢的服饰或者各种生活物件,当我佩戴着它们,充分享受着设计者的才思,会感到离艺术很近、离设计师很近,时刻能感受到被设计师的优秀所宠爱,被艺术的光芒照耀着的时候,我很享受。
我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事情,喜欢正能量的事情,当我做的事情可以带给分享者愉快时,会觉得生活得非常充实而踏实;一旦觉得自己对社会没有贡献,整天就是打发时间,会感到心里发慌。
我的工作确实很忙,在闲暇时,喜欢旅行、看电影、读书。旅行会花费大块的时间,所以我更多的时光是在剧场中度过,看别人的戏和做自己的戏。我的生活就是在体验和学习当中度过。


[文化的汲取、情趣的拥有是我崇尚的生活方式]
边文彤:我曾经有机会到美国生活了一年,接触了当地的朋友,感受他们的周末,美国的大学生活,美国普通人的生活,美国的教学。和他们打交道之后,总是感觉到两个字:平和,他们的心态很平和,也许跟信仰有关系。
中国比较信仰GDP,各种业绩用数字归纳,人用学历归纳,公司运营的成功与否用盈利数字和是否上市做归纳。好像我们关心的大概都和数字与钱有关。
难道真的可以纯粹靠钱来衡量生活品质么?有钱人可以登珠峰,没太多钱的人可以登泰山或者香山。当成功登顶的志士讲述过程时,肯定不会喋喋不休的告诉别人花了多少钱,一定是讲述攀登过程中所经历的人、事、景。其实,每个人最珍贵的是经历过后的心理感受和记忆。
每个人经历不同,所以收获幸福感的方式和幸福点是不一样的。有的人,一套套买房子感觉很幸福。有些人,觉得不得病就是幸福。有的人,平时熬出一锅美味的养生粥,就感觉很幸福。有的人,买个奢侈品感觉很幸福。有的人,买游轮,放在岸边,一年就玩2次,感觉很幸福。
每个人为什么有不同的幸福点,他可能会跟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社会背景、政治环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孩子小的时候,他希望得到很多玩具。如果未曾得到满足,就会对心理产生一种匮欠。中国在最近半个世纪当中,经历过战争,自然灾害,物资的匮乏,文化的禁锢,洋货的好奇,改革开放等等,这就导致现在大家的幸福点千差万别且偏于物质就不足为奇了。
我个人钦佩以读书为乐的人,他们一般都有精神洁癖,不理喧嚣。想想他们有点类似于古代的文人墨客,九曲流觞,沏一壶茶,几个人聊天比诗,从骨子里面散发着文人的傲气和优雅之气。他们平和宽容,对待外界奢华不为所动,我对他们很尊敬,他们因获得知识而拥有快乐和幸福。
作为老师,我希望教学生养成更好的习惯和拥有一颗清净心,希望他们在事业和学业有所建树之外,更希望他们拥有内心的欢愉和丰富的知识,阅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国家和自身的成长尤为重要。


[成功的衡量标准、家教、教养的缺失导致生活方式的集体变化]
边文彤:当在公园或者马路旁,你会经常听到很大的音乐声和嘈杂声;当在机场候车区,你也会常常看到几个人围坐一起打扑克,不时发出喧哗声。我就想周边的人不受影响么?!制造噪音的人对公共空间的认知是什么?考虑过别人感受么?难道公共场所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么?
我曾游览过清迈,那是一个很小的镇子,人们慢条斯理的活着。有人拿着针线在哪儿缝杯垫。街边有推小车卖煎饼的,摊一个饼、打一个鸡蛋、放一根香蕉、一包,天天在那里卖给过往的行人。他们都在静静的享受现在所拥有的生活。我想某些中国人的思路可能会是,是否要租个店、变成连锁、接着上市;然后会想,应该降低成本,用机器代替人工,以次充好。
在我的微信圈里,曾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知识和教养是两回事儿。我很认同,有的人有知识却没教养,有的村妇虽然没上过学但活得很体面。现在很少有年轻人读过像《了凡是训》、《守孝贴》、《弟子规》这些教人规矩礼仪的书。跟哥嫂、父母长辈如何交流?如何为人处事?现在,家教中经常听到父母和女儿说,不要学太多,嫁个好人家就行;上课时候有衣帽不整的;社会上有做地沟油的,这是家庭教育和教养的缺失。
媒体宣传也是有缺陷的,给大家树立的榜样绝大部分都是有钱人。不知从何时起,好像赚到钱的数目成为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标准,这个不太对吧,不是有钱才会受到别人尊重的。
成功的衡量标准导致生活方式的集体变化,其实崇尚读书,彬彬有礼,怀着清净心,平和安详待人待事,享受平常心带给自己的快乐,比财产数字的变化更有实际的意义。
问:您喜欢中国哪些城市?
边文彤:因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点,我都很喜欢,比较起来更喜欢厦门和昆明,这两所城市相对质朴一些,有种清净的感觉。厦门很浪漫,在鼓浪屿,走到哪儿都是钢琴声,柔柔绵绵的,沿着林荫路欣赏老建筑,很有风情。另外福州也很棒,那里的三坊七巷出了很多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比如林则徐、严复、林旭、林长民、冰心、沈葆桢、林觉民等。昆明的蓝天和空气让人向往,人都很热情好客,很有异域风情的城市。
问:您想给设计工作者的一句建议是什么?
边文彤:创作的源泉都来自于自己的文化沃土,建议每个中国设计工作者向古典文化学习,怀着敬畏心,学习并传承。


阅读 297219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