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名匠人耗时8年,将500年的非遗手工融入进惊艳世界的苏州桃花源。

2017-06-02 高辉 筑客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车水马龙,霓虹闪烁,
你在高楼之间穿梭,
对面的远光灯能晃瞎你的眼睛。
一不留神,绿灯过了,
你被留在原地,
车屁股的烟吹起热浪,
扑上你的脸,留下一地的焦躁。

你累了,厌倦了,想休息了,
却发现这偌大的城市,
竟然无处歇脚。
你怀念小桥流水,粉墙黛瓦,
怀念茂林深竹,鸟鸣声幽,
但这却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般,
只能怀念,再也无法相见了。


但苏州的“香山帮”,
却告诉我们,不。
然后,他们打造了一座桃花源。


苏州园林,移步易景。一砖一瓦,皆凝匠心。它最让人心驰神往的,便是“行走在画中”的艺术境界。



亭台楼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苏州园林,是把自然浓缩在了园中。




苏州园林没有工笔的雕琢,
一切都仿佛是浑然天成的。
为此,打造园林的匠人,
必须有丰富的阅历,
对自然有着深刻的考察。
而这一切,都需要几十年的积累。




有着五百年历史的“香山帮”,
其独家秘传的造园技艺,
在2012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打造的从苏州园林到明代帝陵,
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为了这座桃源,前后出动了200名匠人,
一共打造了8年,才有了如今的山水胜园。
这些匠人的平均年龄,都在50-60岁,
有的匠人甚至已到了80岁高龄,
只为这座桃源而特意出山。
而这一代匠人过去之后,我们无法预测,
是否还能有人,能够重现这一古典气象。




苏州桃花源的一切,
都是按照古法礼制建造。
南北主轴,东西水巷,
八座园林,十八大景观,
漫步在园中,
仿佛重遇精致婉约的当年。





这一围朴拙低调的“美人靠”,
需要五位匠人合力才能完成。
它的弧度巧妙地贴合人体曲线,
供人凭栏寄意,望水神游。


这一溜看似普通的小径
每一颗鹅卵石的都控制在同样大小
长8-10cm,宽2-3cm
一天只能铺两个平方


而这嶙峋怪异的假山
乃是手工堆砌的太湖石
由香山帮的大师袁荣福
“瘦、漏、透、皱”
远望过去,便是一幅水墨画



园林随处可见的楼廊花街
均是严格按照古法铺就

即使是一砖一瓦,也是精心雕琢
这些技艺,近乎绝迹,遑论传人




这样一座园林,
注定只能成为孤品。
即便是眼光挑剔的收藏家马未都,
也不由得惊呼“人间仙境,不过如此”。



这是一座由中国的匠人
打造的属于东方的传说
它让目随西洋的国人
重新发现了自己的惊世美学



这一座后无来者的桃花源
吸引了海内外的神秘买家竞相收藏
它的出现引起了CNN、华尔街日报
这些著名媒体的争相报道
单条推文,获得一万五千的点击量


它首次打破了西方的房产垄断
让中国建筑之美
再一次走上世界巅峰


小桥流水,烟波画卷,
是江南传承千年,那不变的容颜。


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这一座桃花源,
是匠人们为追随古人的意境,
凝聚而成的时代绝唱。


桃花源,是中国人做的一场梦。
大梦醒来,有一座园林在等你。


| 蝶恋花·欧阳修 |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阅读 100000+1621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