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女孩”和她们的家居空间

2018-03-13 刘辛未 筑客网
提起“酷女孩”,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纹着纹身,穿着朋克,站在街头吞云吐雾的女孩们?然而新时代早已赋予了酷女孩们更多不同的内涵。DECO在“女神节”,带你走进七位我们心中的“酷女孩”和她们的空间。


欢岛的家兼工作室
时装摄影师、视觉艺术家

“我觉得‘酷’需要勇气,勇气是被训练出来的。”

欢岛( JoyIsland ) , 时装摄影师、视觉艺术家,JoyIslandStudio创始人。

摄影师欢岛的工作室在北京三里屯的一栋公寓楼里。开门的时候,她穿着丝绸质地的墨绿色连体裤、山本耀司的黑色外衣,单侧戴着一只造型夸张的耳坠,颈部有几何造型的项链,涂着艳红色口红、留着齐肩短发。她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她的摄影作品,有些冲突的戏剧感,让人过目不忘。



墙上的海报和工作室几年间做的年历,都带着一种坚决的、不容妥协的视觉主张。

这间公寓,一半是欢岛工作的地方,一半是她生活的空间。由客厅改造的办公区里,很多细节都有荧光粉的元素——向南的落地窗贴着粉色薄膜、浅粉色的杂志架,就连使用的茶具也是闪闪发光的粉。



欢岛的作品色彩艳丽,且充满时尚和个性。



厨房中的灵感墙,其实是来源于欢岛在纽约的工作室布置。

欢岛的创作风格形成于她在伦敦留学期间,而之前在北京的纪实摄影经验则为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谈起在伦敦的日子,欢岛的声音中都染上了欢乐,“就像跳进海洋里,每天拍照、每天街拍,跟相机一起睡觉”。



“高光城市”项目中的刘雯



“高光城市”项目中的奚梦瑶



“高光城市”项目中的雎晓雯



“高光城市”项目中的何穗

也就是在伦敦的时候,欢岛开始思考“如何在街拍摄影中不仅仅展示时装的消费文化,而要将时装文化中的历史和先锋的部分结合起来”。在“高光城市”(High Light City)项目拍摄中,她用机顶闪光灯、拍摄的人物嘴角上都装饰着标志性的荧光粉圆点,作为视觉元素。随着作品的不断深化,这种鲜明的粉色,也成了欢岛标志性的色彩。



卧室是欢岛和合伙人休息的地方,也以粉色调为主。

在成就“酷”的道路上,需要的是勇气。看起来很叛逆的欢岛,其实有着特别“传统”的价值观,相信不断坚持就有收获的“一万小时定律”,相信勇气是在训练中得到的。在欢岛看来,“酷”不是在别人面前如何表现,而是自己很洒脱的状态,想到就做并且能活在当下的态度。她相信一句话:“Future is now.”(未来即当下。)“当下的东西,你大胆地去体验、去表达,就是一种‘酷’。”


Wingfree的家
品牌“随意门” 创始人

“我觉得能够称为‘酷’的人,由始至终都是真实的、清楚自己要什么并坦然面对,不会亦步亦趋地戴上别人喜欢的面具。”

Wingfree,线上服装品牌“随意门”的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采访时盘腿而坐的Wingfree,真挚而随性,“我的想法很多变,可能和我做设计有关,总是会不断寻找新的喜好,比如最近我对古埃及的图案纹样很感兴趣,就找了许多资料想要做新一季的研发。”工作占据了Wingfree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研发新品时往往忙到深夜。工作中不断冒出的灵感对设计师来说是最珍稀的东西,随性改变、坦然而不给自己设限就像是Wingfree的人生格言。



走廊尽头的玄关,金色树叶状的落地灯平添一丝Art Deco风情。



Wingfree的随性也体现在家中的装饰小屋中。客厅角落的色板其实是Wingfree帮朋友的店铺做的装置道具,灯具网购于ebay。

DECO在4年前曾记录过Wingfree的前一个家,那个让饰品爱好者直呼看得过瘾的空间,就像一个家居秀场,装满了主人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战利品。而如今这个位于南京西路的家较之过去精简不少,但复古与新潮交织出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情,仍旧扑面而来。设计与装饰中的复杂性,呈现出令人着迷的吸引力。



客厅的一角, 复古欧式写字台是Wingfree从古董家具店买来的,椅子也淘自国外的跳蚤市场,墙上挂着她自己的画。

说起身处的这一行业,Wingfree似乎特别惋惜“先敬罗衣后敬人”的这一现象,“选择变多了,但审美却有雷同的趋势。”作为早一代网络上红起来的设计师,Wingfree很容易感受到女性在着装潮流上潜藏着的迷失心境,“我曾一直坚持在拍摄服装新品时,为模特儿设计各类能够激发粉丝想象的画面,最好带有电影情节。但不得不承认,最受欢迎的仍然是那些所谓的网红照片,其特点就是能够最快地轻松模仿。”



走廊柜子上陈列着若干极具雕塑感的台灯和小摆设,台灯购自10 Corso Como。

“想要变得酷,应该多看书,多看看这个世界。”Wingfree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将来能够有更多时间去旅行,而忙碌时至少能宅在家里看看书。瞥一眼她的书架,《王朔全集》摆在了一个相当醒目的位置,让人不禁想到王朔的名言“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生活表面的相似”,竟与Wingfree的心境如此契合。


何为的家
微信公众号"24HOURS” 创始人

“我做事很传统,但内心很叛逆,绝不随大流。”

何为,旅行及生活方式自媒体24HOURS创始人及主编。曾任职德国汽车品牌Mini市场部,负责网络营销,毕业于德国卡塞尔大学。

“24HOURS”是一个定位精选旅行和生活方式内容的微信订阅号,从2015年5月开始发布第一篇文字,到现在积累了大量读者群。而24HOURS从创建伊始,就有着清晰的定位。拥有丰富海外经验的创始人和主编何为爱好旅行,然而网络中纷杂的旅行信息却让当时还身为白领的她无从下手,“我的朋友问我能不能把一个地方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的安排都写出来,所以才有了‘24HOURS’这个名字。”



何为在家办公,工作室有着极好的窗景,写字台上摆着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设计师作品或艺术衍生品。有来自古根海姆美术馆的艺术衍生品、从米兰背回来的Flos大理石台灯、购自罗丹美术馆的雕塑摆设……从这些细节上,可以看出主人旅行的印迹和对设计的偏好。

何为的编辑团队在上海,她作为主编在北京与驻上海的团队远程办公。她的家位于北京的黄金地段,是一个三面有着落地窗和阳台的高级公寓。她从不把自己定位为创业者,做事随心所欲,在见过一些投资人之后,决定“完全不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去融资”。



何为家里的布置相对自然、极简,原木色的地板、餐桌和边柜非常统一。



餐桌上的摆设自然随性,就像是如今24HOURS的定位:不追逐热点,不成为标题党。

何为的日常生活简单随意,“在家工作、出门旅行”是目前的常态。这样的生活常常引来众人的羡慕,而何为也将这样的生活方式带到了24HOURS的品牌文化中。“对我而言,我心里很清楚哪些事情不能做。”简而言之,“任何让24HOURS显得很low的事,我绝对不会做;让人反感的事,不会做。”



作为两口之家,何为和先生有各自的爱好和分区,她练字,而先生则是专注弹琴。



卧室简单舒适,酷女孩也有陪伴旅行的玩偶。

在她看来,“酷”本身是西方的概念,她更看重的是按照自己的节奏,随心生活。最近何为开始上书法家林曦的课,每天习字。在刚刚结束的日本旅行中,她还带着书法用具在酒店里练习。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文字中,林曦传递出来的“恣意的状态”,都让她颇为欣赏,在她看来,这便是一种“酷”。


陈安琪的工作室
时装设计师

“我觉得去做一些自己原本不敢做但很疯狂的事,挺酷的。”

陈安琪(Angel Chen),时装设计师,创立个人服装品牌Angel Chen。如今她的品牌已入驻包括连卡佛在内的国内外多家高档买手店和零售渠道。

陈安琪说起话来语速很快,发散性的思维让与她聊天变得天马行空,“我是一个很神经质的control freak(控制狂),对细节的把控甚至到一根走线的颜色!”。步入她的工作室,挂着新一季服装的龙门架、模特架、服装手稿、各种服装周边物什,热闹又井然有序。办公桌左侧和背后墙面是陈安琪贴满各式图案和布料的灵感墙,左侧架子上则摆满了书籍和她从巴黎淘来的面料样品收藏。



陈安琪和她最新一季的服装设计。

作为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毕业生,陈安琪曾凭借其优秀的毕业作品“LesNoces”崭露头角,被英国媒体报道,还被《i-D》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毕业设计师Top 5,可谓起点颇高。



陈安琪收藏各式各样的面料样品,喜欢不时地拿出来把玩寻找灵感。

陈安琪的作品色彩鲜亮丰富,面料时髦创新,并运用了时髦感十足的图腾纹样。事实上,她对于色彩大部分的理解来源于年少时父亲所从事的化工颜料调色工作,那一桶桶的油漆和一块块的调色板,都为陈安琪打下了基础。而从小对话剧和芭蕾舞的耳濡目染,也造就了作品中独有的古典气质。



陈安琪工作室的墙上满是她的灵感之源。

陈安琪的服装就是她本人的最好写照。初见陈安琪的人,定会对她的板寸短发留下深刻印象,这个发型是结束上一段恋情时在伦敦一家理发店剪的,至今已保持了两年多,很难想象她之前留的是充满女人味的齐腰长发。“我觉得这样挺酷的。”回想起大二时自己在右脸下方的脸颊上打洞穿圈的往事,她的脸上满是“青春无悔”的笑容。



陈安琪欣赏那些“小小身体,大大能量”的女性,比如Percy Lau、Vivienne Westwood、Lady Gaga、Beyoncé、麦当娜等。而这也正是陈安琪本人的生动写照。她形容自己“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句英国诗人Siegfried Sassoon的经典诗句,真是对她身上那份敏感、勇气和远大抱负再恰当不过的总结。


林芳璐的工作室
艺术家、设计师

“‘酷’对我来说不是一个压力,我觉得挺好。”

林芳璐,艺术家、设计师,“手扎蓝染”、“Miss Lin”品牌创始人。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系,获硕士学位。擅长以传统的白族扎染工艺创作出富有特殊肌理的艺术品和设计家具。


工作中的林芳璐。

林芳璐给人的感觉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小女孩,但当你看到她结合扎染工艺做的艺术作品,再看到站在一旁的她,会忍不住说一声“酷”。巨大体量的作品和艺术家本人形成的反差,让人有些意外。看到别人这种反应,林芳璐觉得酷!“其实,他们是用我的作品在认可我。我没有什么压力,挺好的。”



除了艺术创作,林芳璐还推出了以扎染为主要工艺的艺术家具,“我很希望用艺术高度去带动设计产品,把艺术元素、艺术内容、艺术概念都融入到产品设计当中。

最初接触蓝染是为了准备自己的毕业作品,城市长大的林芳璐去到云南大理的周城,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农村生活:早起穿上下地干活的雨鞋,和当地人在田里查看板蓝根的长势;系好围裙、套好套袖和农妇一起在院子里扎花;晚上到当地人家里吃饭聊天。


在云南工作的林芳璐。



这件体量巨大的作品《SHE》是林芳璐在云南村子里完成的。她通过总结传统扎花缝法,创作出区别于传统纹样的具有现代气息的抽象构成纹样。使用最原始的白布为主要材料,也最简单直接,能带给观众一个视觉、触觉的综合体验。

云南乡村的那段生活,让林芳璐对女性的地位有了更多的思索。在她的艺术作品中,有一种对抗,对抗社会观念对女性的约束。“生活中有很多像我这种,有自己的理想、要做自己事情的女孩,我们会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但我就是不服,就是要做我想做的事情。”她坦言,波伏娃和草间弥生给她很多这种对抗的勇气和力量。



作品《She’s Shining》是将扎花缝制出来的纹样与亚克力、灯箱结合,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感觉。

对于理想的工作室,她希望自己能在云南大理和北京各有一处,可以切换心情。在大理的那间,最好有个院子,院子里有几口染缸,可以听见当地妇人唱着歌,在院子里做针线活。北京的工作室,则要有高高的空间。她很享受一个人在里面工作的状态。林芳璐说自己是个极度自信的人,“我很努力、也有能力,经过自己反复思考,得出的这些东西,我努力把它呈现出来……别人对我的赞美我都接受,觉得这就是我的。”有这样的态度,本身就挺酷的。


耿旖旎的工作室
艺术家

“我一直觉得能在阳光里,感受生活在推进,自己有足够的自由去创作、去探索艺术内涵,这种不断循环并前进的状态,才最酷。”

耿旖旎,艺术家,现居沈阳。她于201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获艺术硕士学位。耿旖旎的作品曾在各地展出,包括两次在Bank画廊的个展,她的作品也被大藏家乌里·希克和chi K11美术馆等收藏。

艺术家耿旖旎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这间够酷的工作室里度过——铁门、齿轮重力装置、超高挑空、开阔空间,依稀可以看见厂房的影子,却已经在她的改造下充满了艺术气息。这里记录了耿旖旎的思考和创作,她与另外几位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朋友一起,驻扎在这处大院儿里,又各自盘踞于自己的空间,享受一方静谧的创作环境。



工作室中的霓虹灯牌“打铁”,就像是耿旖旎作品里中西文化的平衡。

从鲁美附中到鲁迅美术学院,最终选择职业艺术家的道路,虽然耿旖旎长期定居沈阳,艺术风格被这个北方工业城市的一切所影响着,但身处网络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是电影、电视、杂志、图书……一直以来,这些外界经验中的西方元素,让对西方文化好奇的耿旖旎形成了独有的创作特色。而平日中的喝茶练拳、绘画创作,使得中西方的文化在耿旖旎的身上、作品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衡。 



复古风格的柜子、各式茶壶以及多种多样的绿植,撑起了耿旖旎工作室的一角,让这里充满年代感。

每天早上8点左右来到工作室,耿旖旎会先在这儿喝喝茶、看看书,酝酿创作情绪。厚厚的艺术类书籍是她艺术能量的补充,而其他闲书,则是她吸收外界信息、转化成灵感的一种方式。“艺术创作是既向前推进也有小的循环的。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多的还是关注自己,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与外界不断融合,发现新的火花、获得新的灵感。”而最近给予耿旖旎灵感的,是徐浩峰的文字作品《逝去的武林》。



工作室的一角,被绿植、充满年代感的书柜、上世纪80年代样式的沙发和座椅围起来,这儿正是耿旖旎茶歇的地方。

从小喜欢武术的耿旖旎,最近一年多练起了八极拳,在习武中所感受到的、大众生活积累下来的普世价值观,开始出现在她的作品中,很有意思,也很质朴。“这种表达是描绘生活的方式,也是明晰自我的方法。”如果说耿旖旎过去的作品是全球文化的荒诞狂欢,那么现在的作品则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她自己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融合的华丽冒险。



耿旖旎的工作室中随处可见中西美感的平衡,图为工作室里中式的茶具和挂满色彩的调色盘。

从生活方式到穿衣打扮都很中式的耿旖旎,油画作品里却充满了西方形象,画面色彩艳丽,与工作室的灰地白墙、复古家居物件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切看上去很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她关注的。“我一直在研究两种不相关的东西,怎么组合才能让人看到更有意思更刺激的东西。这可能就是我好奇心的一种表达。”正如她的偶像—墨西哥女艺术家弗里达·卡罗,虽然一生都在周而复始地遭受磨难,但不曾停止创作上的自我表达,也不曾因苦难而止步去做喜欢的事,她完全掌握着自己的人生。


官纯的工作室

“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个小宇宙,让这个小宇宙
积累更多的能量,这就是一个很酷的目标。”

官纯,艺术家、插画师,现居上海。200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专注于时尚插画及视觉艺术表达,并涉足商业品牌合作、多媒体、摄影、出版等领域。2014年开始绘本创作,已出版《画给喵星人的小情书》等书。

镜头里的官纯站在赤红色的收纳箱上,侧目傲立,在钢筋横梁与青灰色老砖墙的映衬下,活脱脱的酷劲儿直朝人涌过来。因出色而独特的绘画技艺与创意,身为插画师兼艺术家的官纯,早在2011年便入选“胡润潮流先锋报告”,作为唯一获奖的80后女生,评论家对她的评价是:官纯让插画师不再是欧美人的专属。



每日坚持绘画的官纯绘制工具不离手,家中的猫和家到工作室两点一线间的故事都可以成为她的绘画灵感。

在这间由官纯亲自设计和装修的位于天平路的工作室中,老房子原有的斑驳墙面和地面得到了保留,工业Loft感十足。如今这里成为了设计品买手店,售卖她和品牌联名的设计品、自己的画作以及朋友的产品。


官纯笔下的喵星人。







看起来超酷的官纯却是个会耐心阅读回复微博上粉丝留言的温暖女孩。曾有一个女性公务员问官纯,自己不满安稳的工作和生活,想要追求绘画的梦想却不够勇敢,该怎么办。官纯并不鼓励她做任何决定,反而建议她想清楚自己的个性到底适合做什么。在官纯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发现它,接纳它,洒脱而准确地彰显它,这才是真正的别具一格。



官纯工作室一角,摆放着她的作品。

“也有很多人,从外观上会觉得我们这一行的设计师、插画师看起来很酷,我对这种‘酷’很无感。”官纯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都说互联网时代,女生更有表达的通道,话语权更大,可单一化的审美,对外表的过度关注却容易让年轻女孩更加迷失。”当被问及在她心目中最酷的偶像是谁,官纯却表示无可奉告,“没有一个特定的人是我的偶像,但令我钦佩和喜欢的人都是极具能量的。”这样的坚定和自信,大概也就是众人眼中她的酷感所在吧。



阅读 100000+1413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