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日本设计 | 设计师陈子平:学最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

原研哉曾经在《欲望的教育》一书中这么说过:幸运的是,日本没有自然资源。因为没有自然资源,在二战后肩负重建日本的声誉与国际地位的使命,日本人必须依靠技术生产并输出“细腻、严谨、精致、简洁”的工业产品。也正是在这种被迫的美学磨炼中,形成了如今极富价值且无法出口的美学资源。在提倡简约、环保,避免过度浪费的时代,日本率先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正向世界输出这种美学意识。



陈子平 福建省福清市亚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国家信仰

在东京艺术大学的课程中,桥本和幸在讲到日本的神社、神宫的迁宫仪式时,对我有着很深的触动,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大型政府资源、周而复始式的文化和工匠的传承让人汗颜和钦佩。



可以想象,迁宫之事需要带动多少部门、多少资源、多少人力来共同完成,并且是牵动着无数产业体系的配合,为的就是让工艺、工匠精神进行传承,让日本的后人、世界的未来能看到日本的传统和经典。



从资金来源看,既不是某个财团的赞助,也不是某一届政府的一时兴起,而是传承式的习惯和潜意识里的规则,这点确实值得中国乃至世界所学习。



学最好的别人 做更好的自己

如果形容中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话,那么日本的文化就是海纳百川,他们没有桎梏、没有边界,就是简单的、朴素的、谦卑的去学习,并且不分对象,谁好就学谁,真正的做到了“学更好的别人、做更好的自己”。



说到学习,日本就像一个大海将全部的能量蓄积在一起,在一个大染缸里去熏陶、沉淀。

结界是什么?不就是中国的隔断吗?留白又是什么?不就是中国的意境吗?但是他们在交融中淬炼出自己的文化,在东西方文化的交错中自成一派。










还记得刚下飞机的时候,吸引我注意的是正在成田机场施工的作业,机场空旷,机器凿地,但是会有专门的人为保证没有灰尘飞扬而在旁边一直浇水,并有专人在机械处细腻而专注的工作,这种便是日本人对待工作严谨度的一种极致体现,令我很受感动。



最后,非常感谢IMOLA中国,感谢筑巢集团,提供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在设计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日本,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享誉全球的设计文化,在建筑、工业、时装、平面等设计领域大师辈出。

 

2018年5月—6月,在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的助力下,“筑巢·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再起航,320名中国优秀设计师对话日本设计,探寻东方设计文化脉络,探索西方与本土设计思想融合的深化之路。


阅读 25657118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