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日本设计 | 祝旭男:探寻东方秘境,追寻设计原点

谈及到东方文化,不仅有上下五千的华夏,还有不断萃取中华文化的邻邦——日本。以至于很多在中国已经被慢慢遗忘的传统技艺,却在邻邦的国土里,继续演绎着属于它的芳华。我们踏遍千山万水,遍寻名师,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有多么的光鲜,只是想尽一个作为设计人的职责,或是一点点自己的绵薄之力,把遗留在外的东方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带回到属于我们的华夏。


祝旭男

上海上邸室内设计有限公司 主任设计师


建筑设计——大隐隐于市


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原因,日本的建筑很明显的一点是,城市的天际线远远没有我们的高。在如此高密度的集合式建筑群中,如何融入现代建筑?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城市话题。与国内的不破不立有区别的是,他们是把现代建筑悄无声息的隐匿在城市中央,一眼望去,也许你会觉得,这里,本就应该如此。



大阪的阿倍野晴空大楼,就是现代与传统融合的代表之一,作为日本的第一高楼,在一、二、三楼设置不同的人潮通道,使他和周围的建筑连接,顶楼的露台作为建筑与外界沟通的媒介,处于开放状态,三三两两的行人坐落其中,仿佛使整个建筑有了灵魂与生命。外观以立方体错落堆叠的形式,融入到传统的集合式建筑群里,不孤立,不拒绝,让人潮和建筑参与其中,大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古建设计——彰显先人的智慧


此次行程中我们参观了法隆寺,这座深受隋唐文化影响的庙宇,与传统庙宇的香火气不同的是,在这里可以追溯时光,透过建筑去了解先人对于空间、光线和自然的理解,三角形的条屏式门窗,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不同的光线折射。大量的木质结构和榫卯工艺,无一不彰显着先人的智慧。



景观设计——意境之美


与传统中式园林的大写意不同,例如苏州园林的沧浪亭,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日本的枯山水小而精却能表现出另外一种意境。看似简单的石材堆积,花卉点缀,却隐喻了人生易简,大道无形的境界。法隆寺的枯山水就很好的反应了这一点,这是目前经过的唯一可以随意在沙石上走动的枯山水,一步踏入,一轮幻灭,一世重生。



美秀美术馆——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共生


还有我心心念念的美秀美术馆,参访步道里体验了一下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独一无二的地理环境,加以尊重自然、敬畏天地的心态,六年时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就这样以艺术之美、建筑之美、自然之美呈现在世人面前。


两点之间,直线最近,贝聿铭先生却偏偏一笔画出了一道优美的曲线,初入其中,便有初极狭,才通人的感觉,步道中蒲扇状的灯光处理,无一不透露着设计者的巧思。行至过半,光线慢慢扩散开来,一副画卷徐徐展开,隐世秘境映入眼帘。传统的日式建筑,现代的技艺合而为一的美秀,由一道借景取景月洞门,开启一场探索艺术的大秀。



在历经千年的自然环境中,留下人类的足迹和建筑,无疑是对自然的一种破坏,所以整栋建筑的80%隐藏于地下,尽可能的弱化建筑本身,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去。对于这片森林来说,也许,人类才是后来者,我们创造的人造光源,极大程度破坏了生态的平衡,有光线,各种各样的昆虫就会被它吸引,随之而来。



飞蛾扑火,飞蛾真的愿意扑火吗?是人类让的,因为我们的行为,导致了这个结果。正是因为这样,美术馆会在太阳落山后,早早闭馆,目的就是把空间还给自然,保持着一种生态的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并与之共生。




来到日本比较深刻的的印象之一就是干净,出奇的干净,无论是建筑还是街道。高密度的集合式建筑带来的视觉感官并不是拥挤,错综复杂的路网,反而使行人能很快速的穿梭于不同的街区,特别方便。走在街头可以发现大大小小的建筑和私宅,或多或少在门前或窗前,都有小小的景观和园林,特别精致,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我想,这就是其中之一吧。





最后,非常感谢IMOLA中国,感谢筑巢集团,提供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也让我在设计之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日本,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享誉全球的设计文化,在建筑、工业、时装、平面等设计领域大师辈出。


2018年5月—6月,在意大利IMOLA陶瓷(中国区)的助力下,“筑巢·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再起航,320名中国优秀设计师对话日本设计,探寻东方设计文化脉络,探索西方与本土设计思想融合的深化之路。


阅读 100000+1405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