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日本设计 | 设计师王阿萍:把日本的设计精神与文化融入自己的设计语言里

这些年游历过一些国家,有发达的欧美,也有比较落后的非洲和南亚,对每个国家的历史、人文、饮食、建筑和室内也稍有研究,不过还是第一次踏入与中国相邻的日本,虽然我们国家和日本之间有着太多复杂的关系,我也曾一度不愿踏入这片土地,但做设计这些年,总是从多方面一直在接触日本的建筑设计和在世界设计舞台上留有浓墨重彩的多位设计大师,也听到身边很多去日本的朋友回来和我描述他们眼中的日本,终于这次有幸在IMOLA筑巢集团的主办下亲临日本,开始我的首次日本学习旅程。


王阿萍
南京大业美家 合伙人/首席设计师




初到日本,我就被这个国家的人民井然有序和安静平和的状态所吸引,立即让我对日本的历史、人文、建筑设计、信仰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日本在工业、经济、艺术、设计领域领先我们很多,让我对本次的学习行程充满期待。








细节体现人文关怀
细节体现在日本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认知里德国人以做事严谨,注重细节著称,这次来日本后深刻体会到细节处体现的人文关怀在日本随处可见,比如我们入住的东京新高轮格兰王子酒店,客房公共区域两个紧挨着的房间门中间都加了一道屏风,这能最大保障客人之间的私密性。再比如在所有公共空间的洗手间,考虑到每个细节,细致入微,在使用洗手间时,有细流水声,台架上有2-3卷的备用卷纸,还有在日本随处可见的智能马桶,都配有消毒液可使用,避免了一切尴尬,设计已经达到极致。在江户东京建物园里看到江户时期的名居室内餐桌,为节省空间而设计成不规则。如此种种,都能体现出日本设计的严谨、细致已经渗入到他们生活的每一处,就连我们吃的快餐便当,也包扎的很精致,色彩搭配协调。







传承与融合
日本最古老的建筑是中国隋唐时代的法隆寺,至今保存完好,在修复细节上,日本人做的是融合,而非彻底的翻新,保留建筑该有的历史洗礼,比如他们在修复地面地板和石砖的对接上,没有按现代人的思维把它做的整齐光新,而是按石砖不规则的边缘去衔接木板,做到协调相融,反而法隆寺的博物馆,却是一栋全新的古建筑,日本人这样做是要告诉我们法隆寺在最初建成之初,它的原貌就是这样。



现代建筑POLA美术馆,坐落在自然园林的山谷里,建筑主体以箱根的自然与艺术共生为主题进行设计,整个建筑基础都是埋在地下的,虽然是在地下,但是却并不是那种完全封闭的地下室建筑,整个建筑以坡度台阶加通透玻璃设计,很好的把光引进,自然融合,低矮的建筑体也未破坏大自然本身。





坐落于水保町北川琵琶湖畔的佐川美术馆,被誉为“漂浮在水上的美术馆”,周围的自然环境优美,建筑设计上配置大面积的人造水池,巨大斜面屋顶采用日本建筑象征性传统结构悬山顶,色调是当代日本建筑的常用的高级木纹灰,安静内敛,乐吉左卫门的陶艺馆藏在水下,光影与浮动的水波纹,处在黑暗空间下一丝光明,如梦如幻,内敛深藏,整个建筑在水、光、影的折射下,一步一景,与自然完美融合。












信仰 结界 余白的美
在北斋美术馆非常有幸的是东京艺术大学的桥本和幸教授亲自授课,让我对日本建筑设计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三点也是日本设计的钥匙,日本现代的艺术、设计也都深受这几点影响。宗教观,日本人信奉不同的神,结婚可以去教堂,死去会到寺庙做法事,山是神,海是神,石头是神,人间万物是神,所以日本的建筑一切都是以敬仰尊重为本,不过佛教对日本的影响最大,隋唐时期的中国建筑是日本古代建筑的根基,经过慢慢演变成为日本独有的建筑语言,日本文化里讲究不完全的美,在千利休后的茶室设计里,窗户的设计由内向外看庭院只能看到一半,看不到的地方要想象,这是一种特有的创造,一种不完全的美。



在中国我们现在做设计都想做到极致,就像人一样要把所有优点和才华表现出来,剩下就只有缺点,日本人不喜欢完全的美,完全意味着结束,这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种设计表现手法,留白空间。日本当代的建筑设计大师,如安藤忠雄、隈研吾、原广司等都是把日本建筑的这三点很好的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中。









静意是日本建筑的一种语言,无论古代的建筑还是枯山水庭院,营造的都是一种静意的境界。京都龙源院的东滴壶和瑞风院蓬莱山的枯山水庭院,营造的是禅宗文化的静;隈研吾的根津美术馆,隐藏在路的尽头一片苍翠欲滴的竹林里,绿树成荫,曲径通幽,大隐于市,静上心来;还有漂浮的佐川美术馆,微微细风吹动的水面与灰色调的建筑融为一体,平和、素静。




短暂的学习旅程已匆匆结束,又回归到国内紧张、繁忙的工作生活中,回顾自己这次的日本学习旅程,对我的影响颇深,我在思考怎么把日本当代的设计精神和文化运用到我的设计语言里,而不是像最早客户跟我讲要做个日式风格,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榻榻米,不知其它。这些年我们中国人的脚步走的太快,我们全民追求更快更高效的成果,金钱至上,虽然我们在物质上已经快追赶上日本,但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我们还是和日本差距很多,我们的设计更多的停留于表面,没有内在,只有一具华丽的躯壳。我想我在以后的设计作品中,会更多的运用日本设计精神语言,做好守、破、离,引导我的客户们断、舍、离。
再次感谢IMOLA筑巢集团的组织,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学习行程我们一同参与。


阅读 27545130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