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讲述美好生活 | 从衣食住行读懂设计

近日,人民日报社人民数字《设计·讲述美好生活》栏目重磅开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副院长方晓风作为首期嘉宾与大家分享改革开放四十年设计的变迁,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解读设计的实际价值。



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设计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改变和颠覆着我们的生活。穿衣不再是为了避寒,吃饭不再是为了饱腹,住房不再仅仅是为了睡觉,人们换乘于各种交通工具之间也不再只是为了追赶时间……是设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美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


鲁晓波:人人都是设计师


  设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学术点的说法:设计是人为事物的前提思想,是为解决问题而做的思考以及实施的过程。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也在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过去农业化时代,如果要做个家具,肯定是根据当时生活的需要,自己出图自己做或者请木工根据提出的需求做出来。以前我们每个人都会随身带一个水杯,因为经常使用,会用尼龙绳子给水杯编织一个套,这是每个人自发的一种设计行为,既可以增大摩擦力,同时能防烫,还很美观。除此之外,服装、少数民族的头饰等等这些设计都是人们自发的、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而做的一系列的、主观的行为,这就是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越来越成为一种职业行为,并作为一种产业在推动,针对问题,面向需求,把工艺和材料做到最佳匹配,这样推出的产品才能物美价廉,这就是设计的基本职能。通过这些基本的案例,大家可以对设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衣:服装设计追求一种系统的、综合性的平衡


  功能性从服装诞生之日起就有,过去欧洲贵族的服装是一种身份和礼仪的需要,到近代社会,人性解放,强调自我,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社会分工的到来导致服装设计越来越细分,每一个行业不同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服装具有特殊性。每一款服装的设计都有自己的定位,有针对性,强调解决问题,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创作,不是只为了好看。随着社会的进步,功能性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越来越高,虽然我们没有直接参与服装设计,但选择穿搭本身就是一种设计意识的体现。但设计并不仅仅只有审美诉求,而是一种对生产工艺、成本等等一系列因素的系统的、综合性的平衡。好看不一定成本高,这是一种设计平衡的智慧。除此之外,服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识别性,让人具有鲜明的特性,不论个人还是群体,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鲁小波院长称:个性化定制将成为未来职业功能性服装的发展趋势。



食:设计行为和意识无所不在


  美食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环,食物本身就是经过设计的。副院长方晓风谈到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中所写,一桌宴席最后一道汤厨师故意没有放盐,因为吃到最后嘴里已经混杂了很多味道,这些味道足以满足汤的鲜度,厨师也是设计师。现在社会上兴起的时尚餐厅,其中很大一部分的老板就是设计师出身,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食物本身,而对食器和就餐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热爱生活的设计师们恰恰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花艺、配饰等软装设计造就了完美的用餐体验,同时也能更衬托食物的意境,让用餐具有仪式感,便是设计行为和意识的体现。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


住:顺应时代发展,提倡理性消费


  室内设计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对住房的需求是受到压抑的,人均只有6-8平米。随着改革开放,现在住宅人均可以达到二、三十平米,住宅空间释放以后,人们对空间装饰美化的需求也被大大释放,“装修公司”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装饰行业的发展完全是随着房地产业的深入而逐渐得到发展的。


住宅风格、大众消费的迭代变化


  在住宅面积释放的同时,质量和风格也在迭代的变化,鲁小波院长分享了一代人从筒子楼到商品房的居住历程,房子的质量在不断提升,大众化的消费趋势也一直在变化。以前追求“欧陆风”,认为那是一种高档的审美;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喜欢工业化的简约风格,80年代的家庭多以板式的组合家具为主;再后来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家装行业开始兴起,时至今日,室内设计已经成为老百姓非常热衷的一种诉求。


  在室内设计装修的发展中我们走过弯路,早期家庭装修现在看来非常可笑,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对“好生活”缺乏样板,缺乏体验和理解,会觉得一些高消费的经营性场所是高档的审美,很多家庭装修都在模仿宾馆、酒店、KTV等消费场所。现在大家对家装有了体验和理解,这种情况就很少出现了。家装设计中功能性是最重要的,在舒适和便利的基础上再追求艺术性、风格和情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自己的生活空间高度关注,甚至有一些对生活有极高要求的消费者设计费用可能会超过实际投入的预算。现代家庭装修中黑白灰的配色大规模出现,对此,方晓风副院长称这是受极简主义的影响,黑白灰是一种相对冷静的色彩,更加含蓄,更能体现一种味道和调性。



用户体验是以人为本最核心的表现


  时代迅速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科技出现在家庭中。人们总是对新的东西有一种好奇心,新科技给人带来便利,但有人会是一种炫耀性的消费,这是很不理性的 ,商家也会把黑科技作为一种噱头来推销产品,甚至产品并不完善就急于推出。我们建议消费者一定要有理性的判断,是否真是生活所需。一个好的设计产生一定要有真实的问题或者需求,继而用最少的资源和恰当的科技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投入昂贵的材料和高端的技术,对一个品牌或者产品而言,技术只是为人解决问题,用户体验最重要,这是“以人为本”最核心的表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去乡间度过一个清净的、原生态的假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鲁晓波院长认为设计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是有生命力的、是可持续的,这和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



行:设计让想象成为现实


  过去私家车既是代步工具,也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随着时代发展,公共交通、共享单车成为一种流行的出行方式,“解放最后一公里”的口号全民皆知,它虽然为人民提供了便利却也存在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干扰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使得人们的出行方式又有了新的选择,它变得不仅仅是移动工具,更是数据中心、娱乐中心,成为一种特殊的生活载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现在为什么会出现互联网企业在做汽车行业,因为电取代了汽油。传统汽车制造业的门槛就在于发动机,电动机的门槛比汽油发动机要低的多,能源方式的转变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电动车出现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它在人们心目中还不是一个高品质的产品,直到特斯拉的推出,这也正是说明设计的重要。特斯拉的产品特性里续航能力、启动速度均可达到普通入门级跑车的水平,它打破了电动车在消费者心目中固有的形象,代表了一种高品质,自此扭转了市场对电动车的看法。


  电动车的核心问题是电,Musk作出的第二个动作是推出带有太阳能发电的蓄电池。发电很容易,难的是蓄电,当我们能够把电储存起来的时候,意味着人类有能力脱离电网生活。未来可能连加油站都没有了,只要有阳光就可以完成充电,这是有很大几率可以实现的。未来人类的移动不再成为目的,我们的精力也可以不用放在驾驶上,因为自动驾驶从技术上来讲已经毫无问题,很大程度上人可以从驾驶中解放出来。当能源和驾驶得到双重解放的时候,未来的出行将会出现一个新的画面,我们在不断的推动和实现这种想象。



通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分享与解析,两位教授总结道:新的时代,设计者肩负着重要的职责,不仅要设计出完美的产品,更重要的是要引导消费,引导国民的审美判断力,最终建立一个科学的、温馨的生活方式。



“设计·讲述美好生活”是一档围绕设计主题进行的中国设计、中国设计师人物以及衍生出来的各种理念、故事、价值和探讨,通过各种观点、案例、画面所呈现的访谈性节目,致力于打造中国设计师成长的官方学习和分享平台,专业服务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国设计师,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设计·讲述美好生活”首次亮相通过国家最顶级的设计导师为节目奠定了最夯实的基础,今后,不仅会有院校教授为大家答疑解惑,节目还将邀请各设计界名流大咖和致力于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设计者们,用他们的情怀、梦想和故事与你我共同分享和探讨设计美好生活的画面、案例和背后的点滴。


直播视频敬请扫描如下二维码,近距离聆听清华美院正副院长的精彩访谈。



阅读 31839155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