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陈述散记:有意思的日本游学之旅

编者按:设计师陈述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看起酷酷的,有一种“生人勿扰”的距离感,但是话匣子一旦打开,便滔滔不绝,两眼炯炯有神,一看就是对设计充满着热情。他和笔者分享了很多对日本设计的独到见解。


万物空间设计总监

陈述


他说:“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的线路安排很有意思,从东京到京都,从现代建筑到古代建筑,从东京艺术大学的理论学习到亲身体验,这完全是日本设计的寻‘根’之旅。”



来日本撷取灵感


筑客网:你为什么来日本研习设计?

  

陈述:我个人比较推崇道家文化,因此对于西方设计会关注但是并不热衷。日本设计作为东方设计的代表享誉世界,我自然会青睐,而且日本设计无论哪个方面都做的很好,而且很有意思,我会关注他们的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甚至是服装设计。


筑客网:作为室内设计师,为什么会关注日本服装设计?

  

陈述:服装是时尚的风向标,由此可以捕捉最新的颜色和设计理念趋势。但是我更加关注的是大师级的服装设计师,大师的视角永远是与众不同的。例如山本耀司,他的设计理念完全是反时尚风格,把西方式的建筑风格设计与日本服饰传统结合起来,使服装不仅仅是躯体的覆盖物而是成为着装者、身体与设计师精神意韵这三者交流的纽带。

  

这些独特的设计思维,都是我设计灵感的来源。



日本著名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



对日本设计理念的理解

  

筑客网:在东京艺术大学进修,教授的哪些观点让你印象最深刻?

  

陈述:桥本教授提到了日本设计的特点“不对称”、“不规则”以及“暧昧”。我认为“不对称”和“不规则”的设计,会给空间造成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从而“暧昧不清”。这一点我在21_21美术馆得以印证。

  

21_21美术馆的空间设计是没有规则的,简单说你离开这个空间完全不知道下一个空间的主题是什么,里面有什么,给人一种不安全的感觉,但是恰恰这种不安全感,降低了你的需求等级(马斯洛需求理论),反而能够让你轻易的获得惊喜,从而体验到满足。很有意思!  



筑客网:日本设计的“不对称”、“不完美”,你认为值得中国设计借鉴吗?

  

陈述:这是文化差异。中国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上层讲究圆满,下层讲究圆通,生活上追求团圆美满,是一个向往美好的民族,因此追求对称、追求完美。而日本恰恰不同,这是一个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岛国,日本人看尽了生命的流逝,敬畏自然的伟大,哀叹于自身的渺小,形成了“物哀”的审美观,同时也强调精神世界的伟大。“不对称”、“不完美”恰恰就是这一价值观的体现。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过:“文化开启了对美的认知。”中国人和日本人文化不同,因此对于美的认知也不同,没有谁好、谁坏之分,谈不上借鉴,具体设计案例需要具体分析。


体验大师建筑作品

 

筑客网:亲眼见到日本设计大师的建筑作品,感觉和书上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陈述:有兴奋、也有失望。大师们都有自己成熟的设计语言,例如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畏研吾的竹节元素等等,成为了他们设计的“标签”。另外,好的作品也要看在什么环境中,就像你们写文章,要有语境。大师畏研吾的作品“长城脚下的公社”之所以受到国人的推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竹”元素在中国人心中有美好的寓意,高风亮节、超凡脱俗。



作为设计师不能盲目地推崇大师,把大师作品“神化”,还是要客观的审视和思考。




筑客网:此次日本研习,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大师作品是哪个建筑?

  

陈述:美秀美术馆。贝聿铭大师把这个作品设计得很有意思,融合了中国、日本、西方三种文化。美术馆的整个环境设计,营造了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名作《桃花源记》的场景,通过长长的隧道,让人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而美秀美术馆的主体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日本传统的茅草屋,与自然融为一体,完全的不突兀。而内部设计和西方博物馆一样,突出的是展品,而没有过度装饰建筑本身。

  



美秀美术馆完全体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一是强调人、建筑、环境的三者融合,二是外观设计极具巧思,有看板建筑的影子,三是内部结构突出功能性和人性化。表参道的建筑基本上都符合这些特点。



筑客网:日本为什么没有像扎哈那样流线型的建筑体?

  

陈述:我认为虽然没有,但不见得是不认可。这是属于城市规划范畴,这座城市没有这样的规划,所以短期内就看不到这种风格的建筑;其次可能是日本人的审美造就的,他们还是比较喜欢“盒式”的建筑体。



阅读日本庭院

  

筑客网:从东京到京都,你形容是从现代到古代,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陈述:在京都研习大德寺、二条城,让我知道东京的很多建筑设计理念来源于哪里了。例如二条城木桥的围栏设计是上圆下方,寓意天圆地方,我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也见到过同样的元素。



还有日本真珠庵中的拉门屏帐上画满了日本现代艺术家的漫画,非常的有意思。中国在建筑上的文化传承,一方面是对古建筑的修缮,是修旧如旧,但是日本却不同,他们是把现代流行的元素与古代融合,从而让现代人关注这些古老的物件。另一方面是我们中国在现代建筑中采用传统纹样,这种符号化的文化传承方式,太表面化了,而日本是提升到了审美意识层面,例如暧昧、不对称等等。



这些文化传承的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筑客网:你对日本枯山水是如何理解的?

  

陈述:很有意思,枯山水反映了日本人的视角,从微观看世界。例如大仙院的枯山水就是把八万里河山融于方寸,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格物致知”,格是“推究”的意思,致是“求得”的意思,意为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面对枯山水,能让人心静,从而让人开悟。



研习日本设计的收获

  

筑客网:和你聊了这么长时间,你看待日本设计的角度真的很有意思,那么此行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陈述:看到设计会思考设计者的思维模式是什么,就是他设计这个作品的时候会去想什么,他的视角是什么。


筑客网:谢谢,期待你更好的作品。


设计师陈述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结业证书


后记:设计师陈述游学感想


此次游学对我的设计帮助是巨大的,让我明白了设计的核心,设计不能止于表面的华丽,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体验,设计更不在于投入多少预算,而在于营造空间的氛围是否达到理想的预期。通过这次近距离感受大师的氛围营造与空间尺度,让我更深层次理解了大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对于今后我的设计而言,我会更加注意细节,并植入人文关怀的因素。


阅读 28281154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