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浦:建筑无限定性

  日本,是我们的邻邦之国,抛开政治因素,日本这个国家确实有很多独到的魅力,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借助东方艺术研习营,让我有机会能近距离的细细品味日系特色建筑。来到这里我们能看到日本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才明白为什么日本能以其独有的民族特征跻身世界设计强国之列。


杭州时上室内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陶建浦先生



  通过这几日的学习参考,看了很多日本知名的建筑,他们的设计形式和建筑语言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当代建筑,日本设计师都致力于将人、自然、生活三者结合。在漫步日本街头时注意到的公寓楼前装点的蔷薇花,还有踏入日式庭院见到的古松园林,这些都无一不体现了日式建筑之中与自然的相依共生,更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亲近之情。我想这就是日本设计师将自己作为一名当地人,像当地人一样去触摸、去感知自然,才能将建筑与环境无缝衔接,过渡的自然不造作。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日本建筑空间的无限定。纵观日本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核”,发现其空间的流动性,简明的意匠,构造和表现的一致性,使用材料与自然融合等都与现代建筑不谋而合,提倡从空间来把握传统文化以及自然与建筑过渡的灰空间,让建筑消失在自然中。


  日本现代建筑大师黑川纪章立足日本传统首次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理论:“中间领域非常重要,因为它容许二元论的两个对立要素按照公共的规则而达到相互协调,我称此为暂时的协调。中间领域不是作为一种确定的东西而存在,它是非常不确定的和动态的。中间领域的存在使得有可能将对立物结合起来形成动态的、充满活力的共生。”



  “外缘”与“内核”的联系和转化可能成为现代建筑使用的物质材料混凝土,它自然地表现出西方建筑“凝重”的文化特点,自然形成日本空间上的无限定性。通过钢、木、混凝土的复合型现代建筑材料,综合运用结构形式的表现,尤其是对细部构造的大量研究,更是体现建筑的轻盈。同属东方文化范畴的日本,其建筑文化“外缘”向“内核”文化的成功转化,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就像丹下健三先生所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自然与建筑完美结合。




  作为设计师,如果纯粹将自己认为的美强加在环境中,而不考虑使用者的便利,那再华丽的设计也是空洞且索然无味的。寓实用于设计,以使用者的习惯和逻辑去考量,再通过实用性的设计赋予作品生命,这才让俏丽的躯壳拥有了丰满的灵魂。


  我所理解的人性化设计是带给人们便利,并非遥不可及如海市蜃楼般,才是真正有生活气息的、“活”的设计。



阅读 24768123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