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辽:日本设计游学之“爱与恨”的初印象

此次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让我收获了“爱与恨”。

爱,源于这个国家的设计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恨,是对中国旧社会的“怒其不争”,

因此更热爱中国当下的美好生活。



东易日盛主任设计师

李辽




为什么来日本设计游学?

  

筑客网:您为什么说要“爱”日本这个国家的设计?

  

李辽:我学设计的时候,老师曾说过,对于日本的态度,先要敬佩它,然后学习它,最后才是恨。到日本后,对于老师的话我有了更深的体悟,日本人对于自然的保护、对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人性化的功能设计、细节的极致处理等等,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思考,这也是我说“爱”这个国家设计的原因。



筑客网:您觉得,我们应重点学习日本设计的哪些方面?

  

李辽:从宏观层面来说,要学习日本设计产业的系统化、体系化。日本是把设计当做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此时,设计的优劣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计受到了政府的关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通过设计输出了他们的文化价值观。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设计行业的发展动力是需要自上而下的规划和扶持,否则中国设计的进步,只能在点上,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建筑偶尔在国际获个奖,并没有形成一条线,没有形成一个面,无法真正地去输出文化,影响世界。


日本游学对于设计师,是“洗心”,回归设计的正确态度。例如日本设计的样式,很多细部处理,我们拍回去其实就可以“照搬”,但这是错误的,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重要的是思考设计背后,为什么要这样做,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设计师要以什么态度去对待设计,对待我们的客户。



“天人合一”的设计境界

  

筑客网:此次日本设计游学,让您最受触动的是什么?

  

李辽:“最好的建筑是这样的,我们身处其中,却不知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从哪里开始。”——林语堂的一句话挺能代表我走过这么多美术馆心境的。


日本这个国家的设计是非常讲究“关系”的,人与人的关系,人、建筑、环境、自然彼此之间的关系。每个建筑、空间设计都是一张复杂的“关系网”,达到了一种多角度的和谐状态。

  

同时,建筑、空间设计的背后都是有主题故事的,围绕主题和故事形成一个“天人合一”的境界。



筑客网:您能举一些具体的列子吗?


李辽:例如21_21 DESIGN SIGHT美术馆,这是典型的“室内功能决定建筑规划”设计逻辑的代表作。日本顶尖设计师三宅一生、美术设计师佐藤卓、产品设计师深泽直人,与副总监川上典子合办的这家美术馆,旨在展示日常生活事物和日本现代工业水平,先由3+1人组确定了室内功能,再由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来实现。


安藤忠雄为了延续三宅一生的“一块布”美学意识,用一块铁板如折纸一般作为屋顶,且场馆的百分之八十都埋在地下,以表达与自然共生的理念。



让我印象最深刻是根津美术馆,大大的落地窗把庭院的美景引入到了室内,人在建筑内,也在自然中。我被这里的庭院设计深深的吸引,想到了王维的一首诗《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使其成为千古佳品。日本的庭院设计就是这样初看并不惊艳,走在其中,融入其中,自己成为风景中的一部分,才会体验到那种动人心魄的美。




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生活家

  

筑客网:在设计理念和态度上,有什么收获?

 

李辽:我觉得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生活家,而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太高冷了,不接地气。其实设计师的职业是被赋予使命的,引领着大众生活的价值观,与客户共同创造他们未来生活的居所。空间不仅仅是住人,还是“居心”之所。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懂生活、热爱生活,热爱艺术,有一颗感知美好、理解他人生活的心。



国家强大,设计才能伟大

  

筑客网:说过了“爱”,那么此行有“恨”吗?(大笑)

  

李辽:当然有(大笑),不过这个“恨”,不是民族仇恨。在参观美术馆的时候,我看到了大量的中国文物,感觉很心痛,痛恨中国旧社会的落后,也意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我们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才能得以发扬,才能彰显中国智慧、文化的伟大,否则只会沦落为他国博物馆中的展品。这份“恨意”,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在新时代能为大众打造美好生活,使我感到骄傲和幸福。


设计师李辽获得东京艺术大学结业证书


阅读 24169116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