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心灵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作为东方艺术研习营行程中的一名学者,看到有用的设计,他会用手机立刻留影记录,从酒店一束匆匆路人从未留意的灯光,再到建筑里徘徊行人易于忽视的留白,他都视如珍宝一一拍下,像是要把所见之景全部搬回来,将之分享给更多怀抱着设计梦想的人。他的注意点似乎永远与走马观花的游客不同,在他眼中,看待设计的角度是独特又不失实用的,也是新颖而前卫的。他所拍的照片不同于朋友圈的风景游客照,但其中却蕴含着满满的设计细节和亮点。


南通天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华


  唯有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对细节苛求的人,自然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多年来,严以律己,即便是在异国他乡,即便是学习的过程已足够充实,他也依然坚持每天跑步,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或许,就像村上春树那样,他跑出的每一步都是找寻自我的一步,在这坚实的每一步里,灵魂渐渐洗刷如初,灵感时而迸发如浪,健康的里程碑一点点堆砌,创作的热情一点点累积。因为我们坚信,唯有自律的人,才能理清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让其各安其位,稳当妥帖,串联起井然有序又自在轻盈的人生。



  在行程中,黄华老师热衷于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他的体验从不是用嘴说或用眼睛看,而是真真正正地花时间,走进街头巷尾,去切身体会。每一次的体验结束后,他也从不抛之脑后,趁热打铁将一切体验感总结消化。这次的行程中对日式庭院的多次造访,让黄华老师对日式园林的代表——枯山水,印象深刻。



  日本最早的造园书籍《作庭记》中有写道:“无池无溪处立石,称枯山水”。枯山水出现在室町时代、桃山时代以及江户时代的庭园中,常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所以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而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被广泛地认为对形成静谧的气氛,从而为人内心带来真正的宁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庭院面积受到局限的情况下,为了展现枯山水的整体形象,其形态以石组为中心,辅以细沙模和沙面纹路模拟水面,以区别于现实山水。从悟道的角度来看,日本人的自然崇拜在其中展现地淋漓尽致,但与此同时又不局限于自然,又将禅宗思想参考入设计,使整个枯山水的形象在自然与禅意中找到了一个和谐地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多一分不多,却又一分都去不掉,讲究的是一种抽象美。



  《挪威的森林》中提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存在。”枯山水的形式相比于其他园林设计更显枯淡,其所有材质无一活物,仔细想想,理念竟与书中的经典句不谋而合。但这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巧合,在大和民族的文化熏陶下,不难发现在日本人的心中,生与死之间本就没有绝对的距离,他们从不将生死放在对立的两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物,正确看待。如此的生死观更是深深植根于日本武士道精神中,成为了武士道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正因此,日本人爱樱花却更爱樱花凋落时的美。想要找寻日本人崇尚在生命最美的时刻凋零这一生死观的例证,看看他们对樱花的态度,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枯山水截然不同的是行程中的佐川美术馆。美术馆漂浮在琵琶湖的异度空间里,放眼望去交织难离。灵动的湖水环绕着展馆,展现着不同的心情——时而平静,时而泛起微波,时而又波光粼粼。在和自然风光的完美契合里,给人的活力感和生命感,就在这轻微的变化中悄无声息地来临。



  但无论不同设计之间的风格相差有多远,同处于大和民族的土地之上,不难发现日本当代设计共同拥有的三个特点:


  一是在细节中改善生活品质,精益求精早已成为日本人的素质,对设计细节的雕琢之精准加上做工之考究,更是成为日本设计在国际舞台中收获青睐的奠基石。



  二是一切设计都基于对人类行为方式及使用对象习惯进行的系统性研究,以人为本这一设计信念,从灵感迸发的小火苗开始再到成品,始终未曾被遗忘。


  三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不同时空的跨年代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却能不忘保留传统的文化特色,是难能可贵的坚持。在此基础上,配合着现代生活审美的改进,相辅相成,才诞生了风格不可替代的日本特色的设计。








阅读 22655121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