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建山:敬畏自然、回归本心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日本作为一个糅合了现代与传统,艺术与人文的国家,在建筑,庭院,艺术上体现了丰富的美学特性。在这里有一场与自然对话的美学研习之旅,作为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的一员,唐建山老师带着好奇与疑问而来,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环境滋养了日本设计的发展?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皆有规律,世界之源是否有一个完美的终极存在?一起来寻找答案。


北京尚层装饰 主创设计师唐建山


  数千年来哲学家们孜孜不倦地追寻这样的问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气贯通的手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


  贝聿铭、安藤忠雄等建筑大师将其对自然之道的感悟深深地融入了作品基因当中。日本众多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如点点明珠一样撒落在各地,静谧极致、融于山水。



  此次行程的第一站便是贝聿铭老先生的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寻着道路旁的苔藓,脚步轻扣大地,怕惊扰了那怒放中的枫叶,突然收回了它的恣意绽放的美。转瞬便进入贝老先生亲手打造的“时光隧道”,一路风景与我们慢慢结伴而行。


  从隧道出来,终于看见了贝聿铭先生的美秀美术馆,说实在的是失望,它一点也不宏大,就像山里的几间小茅屋。但参观完整个美术馆之后,我们看了整个建筑的影像记录,才知道它是如此的美丽而宏大。贝聿铭先生要把“美秀”生在这里,或者说美秀是从山中生长出来的,它是山的一部分,群山因为有了它也更加风姿绰约了。我很感动,美秀美术馆和山中不知名野草一样,仅怀着谦卑的心,不在乎外面世界的赞誉,也不在乎外面世界的嘲讽,它自由、安静、和谐的生在这里。



  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贝聿铭老先生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


  美秀美术馆所营造出来的这种寻访梦中“桃花源“的中国意境,以及展馆视觉细节的体现,无不体现了设计者对于自然的极致追求与崇高的敬畏之心。



  对佐川美术馆的最初印象是很像我国乌镇、周庄这种“江浙水乡“的建筑。“漂浮的美术馆”的美誉便是由于它坐落在琵琶湖周边的海水域,远望犹如一件漂浮在湖上的珍贵艺术品。



  天空的“情绪”映在湖面上,天空阴郁它们阴郁,天空晴朗它们欢快。它们每天都自省自己,透彻的水照出它们所有的不足,时至今日,它们已经把自己修缮得尽善尽美,它美得真的没有瑕疵。展馆整体设计简约大气,静谧空灵,从选址到最后视觉上的细节呈现,无一不让人感叹设计师的良苦用心。



  虽然佐川美术馆不在山中,但它同样崇尚自然,它却不剥夺自然来成就自然,混泥土做出木纹材质来修饰自我,让我惊叹又感动。日本国土面积小,每一草每一花每一树都是珍贵的,大师们崇尚自然,但却更懂得去尊重保护自然。美术馆里面整个感觉就是静,安安静静,静思冥想,静观水中芦苇,静看天空阴晴圆缺,静走黑与光的世界。他们纯净、安静,让我敬畏,生怕我污浊了这片世界。





  这几天还去了大德寺,去体验了日本茶道,也看了建筑大师的京都车站。我用三个字概括我的此次游学感受:净、静、敬。






阅读 25017127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