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室内设计张阳:行走日本,对中国设计现状的一些思考

尺子室内设计张阳说:


这一次的日本之行,给予我在设计上颇多感触,作为在设计行业摸索了些许年的设计师,我想结合这么多年的设计实践经验,谈谈这段研习经历引发的我对国内当下设计状态的一些思考,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和更多同行探讨我们中国设计界继往开来的方向。


张阳
深圳市尺子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创始人   

初到日本,偶然听到这样的说法:“看到日本新生代设计师的作品,对我们国家的设计能力感到绝望”。这对我触动极大。纵观当下的设计现状,我们确实存在差距,但以“绝望”来形容,未免太过消极。


POLA 美术馆

但看的越多,我却渐渐能理解这番话。从日本归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两国设计现状差距的根源在哪里?作为设计从业者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体系化的日本设计


与我们国家“百花齐放”的设计行业现状不同,日本的设计是秩序化、体系化的,这也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


POLA美术馆

我所说的体系化,并不是指千篇一律或墨守成规的设计,也不仅是一个或两个出类拔萃的设计师,而是一个社会的整体设计水平都能保持一个相当的高度,并用设计来约束、引导、教育人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根津美术馆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日本大街小巷中各种统一的建筑,严谨的垃圾分类设计,以及纤尘不染的街道,这些都潜移默化地使人保持高度的自律。



国民性:设计体系化的根源 


这套良好、成熟的运作机制,和日本的国民性以及本土文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虽然这个民族曾经给我们带来许多伤痛,但是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这并不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而是从整个社会的思想以及具体操作层面,日本都形成了自己成熟的运作机制。



美秀美术馆




日本民族文化的包容性,让他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能够取长补短,提炼反思,从而不断丰富完善以本土文化为核心骨架的文化体系。


而日本民族所看重的“家国思想”,让他们对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充满敬畏。日本的设计美学便是根植于此。


佐川美术馆







研习途中,我们多次遇到一群群中小学生结伴参观美术馆、寺庙,陪同老师告诉我,对美的认知是他们的必修课。在日本,认知美,追求美,享受美便是这样通过系统化的教育一代代传承下去。


京都寺庙的夜景

发掘培育设计的土壤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无论是家居住宅设计,或者商业空间设计,想要结出硕果,就离不开肥沃的土壤。而社会整体对美的认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水平的追求,都决定着“土壤”的品质。


日本社会对设计的消费水平极高,这种对设计的包容度,也催生着日本设计的快速发展。


大德寺

而中国尚处于对设计领域跌跌撞撞的探索期,纵观近些年来流行的简美风格、北欧风格、日式风格……我们所缺乏的,正是这些标签背后属于中国文化的“骨架”支撑。这个“骨架”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社会、国民的包容与支持。


中国设计体系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设计从业者,我看到了前行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但仍饱含希望。


因此,希望身为设计行业从业者的我们,能秉持着更高的使命感,尽自己所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建筑、商业空间或是家居私宅等设计作品,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我们所能辐射到的人群,去认知美,去建立设计的体系,去传承美学文化。


只有逐步建立起国民对美的认知,我们的设计才更有价值,才能反哺设计行业的茁壮成长。



这便是我在日本研习之旅途中的一些拙见。期待能和更多有共鸣的同行共同探讨,如何让中国设计展现出更强大的影响力,让设计和美,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我想感谢这次日本研习的组织方——筑巢设计师俱乐部,感谢他们将这么多设计师聚集起来,让我们有了一起走出去的机会,不断为中国的设计圈注入新的血液。

 

中国设计,值得期待!


阅读 24339119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