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邹芸红:设计是一场多样生命体验的旅行


设计是一场修行,在漫长的设计征程中,提高创意技能,增强自身设计价值,就需要不停的学习,多去游历,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不断增长见识,才能开阔设计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脚就是丈量世界的尺子,用眼光去探寻感受文化,从而提高心灵的触动。



昆明中瀚设计 
设计总监 邹芸红


设计师邹芸红与东京艺术大学老师合影 

教育是影响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一个现代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通过在东京艺术大学的学习,发现他们的大学与中国不同,他们的学校属于朴素小巧型的,教育更偏西化,注重对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

日本大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乃是发现并开发新的理论和技术,将其成果提供于社会,以期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




通过桥本教授对日本的建筑设计历史–宗教观,结界,常若,茶室,不完全的美,五个方面的阐述,我对日本建筑也有了一个认知。
  
伊势神宫,1300年来得以保留,是因为它每隔20年一次循环重建,老的拆除重复利用到一些小的神社里,不浪费;新神社的建立又把技法和工艺重新传承给下一代工匠,重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周边的新树木长成材了才可以砍伐老的树木,大量的树木滋养了水土,水土滋养了鱼和稻米,鱼和稻米又滋养了人,这样一来,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生生不息。这是日本说的常在,我理解这就是建筑的生命力和使命。



残缺为美,富有再创造的余地

由于经年饱受火山爆发、地震频繁、台风肆虐等自然灾害之苦,这种由于自然的地理环境而形成的忧患意识,使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存在着一种重瞬间、轻永恒的“物哀”理念。

他们认为现实中并不具备完美无缺的东西,即便有,也不能长久。而残缺之物,常常留有一个无限的空间,富有再创造的余地。太工整、太精密的器物,虽完美无缺却毫无灵性和生气;有缺憾的器物,虽然其状态欠佳,却有极为广阔的再造空间,蕴涵着蓄势待发的勃勃生机。



非对称之美
他们认为,非对称的造型比对称的造型更具灵活性,更具随意性。在设计师的冥想中,这种非对称的造型其背后或许隐藏着更对称、更规整的形态,而呈现出一种特有的空间美感。




学习表参道建筑最好去了解周围环境,地理限制,人文化,怎么去融合突出,寸土寸金的街道,每一份土地都不能被浪费,就要求设计师考虑精细,建筑既要有设计感、有张力,也要内敛低调,既要考虑与环境的融合,又要把品牌符号强调出来,考虑的因素很多。








POLA美术馆,是一个私人博物馆,隐于森林,三分之一在地面,三分之二藏于地下,空间舒适,温度湿度适宜,25℃恒温从地上出风,顶上排风,有很多感应系统自动调节,在这里感受不到风吹和空调噪音,灯光营造恰到好处,墙面色彩选择按画的类别区分开来,极简细致。






设计最有价值的就是设计师的思想
阿倍野晴空大楼“立体城市”的设计理念,将商业、写字楼、宾馆、美术馆集合一体,300米,地上60层,俯瞰整个大阪城。

是柯布西耶的学生西萨佩里作品,300米高度,在大阪这样一个多为底矮建筑的城市它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但它并不突兀,与周围环境地理还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5个叠层的部分很好的切分建筑为多个视觉纬度,每个叠层的平台都是供市民平价休息的公共场合,天台的设计让人感到就像公园一角,亲切舒适,坐在石椅上眺望一下城市,感受自己的渺小,心也会平静下来。电梯设计非常有时空隧道之感,感叹设计师的脑洞,所有设计最有价值的就是设计师的思想,设计师是整个设计的灵魂。



这栋建筑非常会打情感牌,就是我们说的人文关怀,从地铁出来,经过人形天桥,到达大厦不会被风吹日晒雨淋,入口也与天桥融为一体,分不清那个是主入口,天桥的钢柱也用帆布包裹住冰冷感;下雨天和下雪天,大厦也是人潮涌动,大厦专门为小朋友开辟玻璃画,用他们的小手和温度画下心中的世界并与自然世界相互感应连通。











虽然设计的路很长,但坚持一点一点的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经典之作中汲取养分,在艺术中寻找美,培养独立的设计思想用“一期一会”的茶道精神做好设计。

设计是一场多样生命体验的旅行,是一场专注苦练的修行,是一种对美的豁达理念… 在此感谢IMOLA这次精心的安排,让我收获满满。


阅读 21814115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