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刘琦:用最简单的手法,做最精彩的设计


作为设计师,多走出去,多去实地的考察与体验,来源于生活的体验式设计,一定是最贴合市场需求的。这次是第二次来日本学习,比上第一次感受是更深入,更感动。我喜欢通过行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放下,这样才能真正的去体会人文和创作者们的初心。


北京品界装饰设计公司
设计师刘琦

设计理念:尽其在我,简单是美



精益是一种素质,设计是在细节处改善生活品质。

日本是个非常注重设计细节的国家,他们注重细节,注重感情,注重思考人、物、环境三者之间一个舒适自然的关系。来到日本生活你能随处体会到日本对细节的注重。比如一只杯子,握在手掌里,手弯曲成什么样的弧度才最舒适,都有考虑到。

再比如在公共的卫生间,设计上会考虑到坐在马桶上,随手的东西有放置地,在这种放置处又会设计得一点都不突兀,是随着线条自然的转换成一块,并且为了不挤着马桶的位置,还做了一个45度的斜角。日本设计师这种细致入微的考虑人的感受的设计是真心让人感动的。

设计师对种种细节的精益求精,使日本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流露出精致感,而这种精致感和法国人充满艺术气息的精致不尽相同,它更多地表现出日本人对细节的态度一一细节和整体对生活的意义是同样的,而整体的品质和可靠则是基于每一个细节的精致,粗糙的细节不可能产生优质的整体。







一切设计都基于对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而日本的设计师能做到设计服务于众,除了他们解决了观念上的问题,在操作层面上他们是对所设计的对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的。

在公路边的绿化隔离处,用两根大小不一的扁圆形钢管做了一个边界处理,这样的设计即不突兀,也不遮挡视线,关键是更精妙的在于这两根管子还有可以坐下来休息的实际功用,用细节设计服务于人。



这种精益的能力在日本国民中已可以称得上是人的基本素质。有人说日本是因为能源匮乏才过得精打细算,但他们却以那样匮乏的资源过得比我们质量高得多的生活,而其实并不富裕的我们却在不断制造高能耗的建筑,许多产品因低劣的设计和工艺成了离垃圾堆很近的东西。当我们不希望别人用粗制滥造的产品糊弄自己时,我们是否也在有意无意对粗糙纵容。



建筑与周边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因为自己是做设计的,所以每次来日本最主要的专注点都主要是建筑。日本除了保留了很多的仿隋朝、唐朝时期的建筑和寺庙外,还有着如安藤忠雄、隈研吾、黑川纪章之类的当代建筑大师。这几天我们从根津美术馆,21-21Design Sight,Pola美术馆,阿倍野Harukas大厦一路走来,给我了深深的触动。






这些日本大师设计的建筑,完美的把建筑融合在周边建筑之中,毫不夸张和突兀,这在中国完全是不可能的,在中国,大都是比较激进和显露的设计,生怕做出来的设计不够标新立异,不够豪华不够鹤立鸡群。要是修一栋建筑,那一定是这条街上“最靓的仔”,就比如说在重庆的南滨路上耸立的双塔喜来登酒店,远远都被那全金色的外表深深“吸引”,有一种到死都不会忘记的感觉。而我们这几天看到的这些优秀建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如日本人的文化情结一样,含蓄而暧昧,它们不高出周边的建筑环境,它们都向下延伸,但又同时会把外部的采光通过中庭露空,引入到下层空间,使下层空间通风采光都很自然流畅,我最喜欢根津美术馆和Pola美术馆,根津美术馆把刚性的清水混凝土和柔性的竹子完美的结合了在一起,顶部黑色的屋顶深沉而内敛,但由中间部分的木色竹子做支撑,再由木色的竹子和建筑外部的庭院空间自然的衔接在了一起。

Pola美术馆就更是特别,一座建筑顶部空间几乎全采用的玻璃材料,建筑的本身不是全部是扎根在地面,而是犹如一个大的钻石被一圈清水混凝土包围而镶嵌在混凝土上,钻石般的建筑也是没有高出周边的环境,营造了”身在馆中,人在山中“的氛围,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内部的空间也是向下延伸,在内部表现,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地面和墙面用同一种材料延伸在一起,这样的表现方式总会给人感觉无限明亮无限纯净的感觉,这种表现方式和卢浮宫也是一样。






但是这样的建筑要是在内地,可能就要被甲方”爸爸“痛骂一顿,或许有时候这也是设计师思想高度的问题,总觉得一个好的、高级的设计就是要复杂一点,放进去的元素要多一点,地面一定要做拼花,墙面一定要做造型,最后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堆砌设计已经成为了一种设计病毒,来到日本,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那种化繁为简的设计,化繁为简的生活方式。去做设计和生活的减法,让心更”空寂“一点。

最后用这两天关老师说的一句话做为我此行的设计座右铭:伟大的设计是用最本质的材料最简洁的手法做出最完美的设计。


阅读 22312110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