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徐也好:一场与设计的美好际遇!


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但又有所不同,它善于吸收和包容外来文化,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次的日本之行,与全国精英设计师一起走进日本设计与艺术的最深处,这是一场与设计的美好际遇,明朗如光,喜悦如诗。



東图空间·EH设计
主理人:徐也好

设计理念:能在被常人所忽略的地方,建立微小而细致的察觉和体验。比如,这个空间,这个角度,这个高度,这个颜色,这个灯光,这个小细节,这种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当自己总是能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时,就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宇宙。




狭山池博物馆,非常注重仪式感和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天地之美,万物之美,我们总能凝结在建筑上,去营造,创造一个可以融入大自然的作品。安藤设计的峡山池就做到了这点,和传统的进入室内后参观的博物馆不同,狭山池博物馆甚至是在水库时就开始了它的展示。




安藤的建筑非常注重行者走近时的仪式感和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沿着长长的狭山池堤岸一步步走近博物馆,通过楼梯、步道、坡道和不同形态的空间,让参观者在每个节点都有不同的体验感。充分体现了安藤先生的建筑三要素——可靠的材料、正宗完全的几何形式、人工化的自然。和大部分的安藤建筑一样,博物馆是向下生长的,而且他总会避开直线,让参观者绕一些远道。




经过入口后首先会面临一条长长的走道,随着屋面水池沿着折返楼梯向下,看到下沉的中轴对称的水庭。屋面的水会以瀑布的形态沿着立面流到下层的水池里。沿着水帘洞般的通道进入到对面是圆形的庭院,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抬头就可以看到天如穹庐,再沿着弧形的坡道过去就可以进入室内了。最大的感受就是空间的形式感和仪式感体验非常的棒。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我最喜欢的设计手法

​非常喜欢贝聿铭老师的这个建筑设计,在这个建筑里我们可以看到东方禅宗意境的继承以及对这种古老理念几何式的解构,美秀美术馆设计理念来自“桃花源记”,而前往美术馆的旅程本身就是一场艺术体验。

美术馆有超过80%的建筑空间需要布置地下,这样既可以满足法规的要求,又能最大程度融于自然,避免了巨大建筑在自然环境中出现引发的冲突感。





“山一小口,仿佛若有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在大师贝聿铭的作品中完美呈现,同时也与经营理念是“通过美术,让世界变成美丽、和平、快乐的存在”不谋而合。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先生的名言,所以在整个美术馆的设计中光线的利用是设计核心之一。

借鉴桃花源记的理念,一洞穿越世界,而那些分割自然光线的设计,恰恰是我最喜欢的设计手法。




实地参观了下日式枯山水园林,用白沙来做河流,用石头来做山峦,是无山无水的,在意境上有山有水的感觉,结合禅宗的宇宙观而演变过来一种对自然的精神追求,让我大受启发。




这种禅意园林,人文氛围 ,日式禅意园林,以质朴的素材,抽象的表现手法,迸发出古老东方魅力;引入原生自然环境,营造私密空间,让建筑与自然浑然一体;以人为本,俯仰之间,心与自然合一。




对于我个人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的区别简单来说:中式园林是外部大自环境的缩小板,是山涧、奇山等的模型,通过移步换境等手法观看细节描述和写实;日式园林则更讲求概念和想象,以点去描述面,以面描述大环境,对于现代环境学个人认为日式园林更为实用。




无论建筑或室内空间背后都蕴藏着强大的人文关怀跟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一宗旨,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空间创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人文记忆, 历久弥新。


阅读 28391152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