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奖”十年 | 发挥设计价值,创建美好人居

“筑巢奖”创办于2009年,经过10年发展,逐步确立了以人居环境为核心、面向民众现实生活问题、不断探索居住空间的可能性、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室内设计师搭建了发展职业生涯、实现设计价值和个人理想的国际平台。“筑巢奖”的创办初衷是什么?10年间,评审机制是怎样逐步完善的?其价值取向如何?通过哪些手段来助力设计人才的培养?日前,本刊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筑巢集团董事长张有利先生。


筑巢集团董事长张有利

行业使命——“筑巢奖”的创办


“筑巢奖”作为中国室内设计领域的综合赛事,经过10年的发展,逐步确立了以人居环境为核心、面向民众现实生活问题、不断探索居住空间的可能性、创造美好人居环境的发展方向,为中国室内设计师搭建了发展职业生涯、实现设计价值和个人理想的国际平台。

“筑巢奖”以45岁以下青年设计师为目标,鼓励青年设计师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面向现实问题,根植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设计智慧;着重审评设计方案的落地实施,参赛作品均为已落地实施项目,鼓励设计师更加贴近业主的生活,实现业主对美好居住空间的向往,并使业主的情感体验得以升华,注重设计成果的引领性和推广性。[1]


 “筑巢奖”的创办可以追溯到2009年。筑巢集团董事长张有利希望“做一个真正有社会责任的、对行业有推动的、对社会有影响的设计奖项”,所以从起初的命名开始,他就提出“一定要去商业化,要有公信力”。史传有巢氏是人类原始巢居的发明者,《韩非子·五蠹》载其“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筑巢而居,成为古老中华大地上最为久远的建筑创造方式,张有利遂以此为灵感,建议以“筑巢”二字命名奖项,并全面推动奖项的发展。
 
当问到为什么有兴趣参与筹办空间设计领域的奖项时,张有利谈到了自己对于中国与意大利室内设计之间差异的体会:

 “因为工作原因,我每年都会去一两次意大利,去的次数多了,便有了新的感受:无论是酒店还是居家,意大利与中国的空间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意式家居设计、产品设计,特别是米兰家具展的展示,都体现出了审美、功能和感觉需求的结合,而且这种结合是自然而然的呈现,既不刻板,也不过度,看起来特别自然。而这些恰恰是当时的中国室内设计所欠缺的。”


他意识到了中意两国室内设计与家装的差距,并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把这个差距逐渐缩小。“当时我就想,室内设计专业性极强,需要专业的人士解决,那么,能不能让这些专业的人多学习学习,做一些交流,以让设计更好地满足生活的需求。”张有利说,这就是“筑巢奖”创办的初心,也是他坚守10年的根本所在。
 
室内设计,在张有利看来是一个“低关注度、高学习度”的领域。一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室内设计和装饰并不像其他消费品那样被人持续关注;另一方面,当人们有需求时,单凭一己之力和临时抱佛脚又是行不通的,无法既专业又系统地把握。鉴于此,再加之其过长的产业链条,又关乎审美,因而对专业的依赖度是非常高的。

张有利希望通过组织竞赛的方式,鼓励和选拔设计人才,同时,也组织这些有成长欲望的设计师到国外学习交流,利用筑巢集团在意大利等国的设计资源和院校资源,为设计师提供成长的通道,提升他们的设计思维、设计能力,从而最终满足中国用户对更高生活质量的需求。
 
首届“筑巢奖”主要面向国内及亚太地区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大专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在校师生。参赛作品包括已建和在建工程、方案设计作品及学生作品。大赛共分酒店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住宅空间、学生作品等13个类别,分设各个类别的金、银、铜奖以及优秀奖、入围奖。大赛希望以此发掘优秀设计人才,搭建中外设计界沟通的桥梁,加快中国室内设计与世界接轨的步伐。就这样,“筑巢奖”开启了推动美好人居环境发展之路。


第一届“筑巢奖”颁奖典礼,2009,人民大会堂


第八届“筑巢奖”颁奖典礼,2018,米兰大学


第九届“筑巢奖”颁奖典礼,2019,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守正出奇——筑巢10年历程

张有利用“守正出奇”来形容“筑巢奖”10年的发展历程。一方面,奖项的发心来自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由价值和意义驱动;另一方面,依靠日益完善的机制和全面的技术支持,“筑巢奖”得以在业界广受认可。
 
为了追求公平与公正,奖项在创立之初就把企业利益的诉求跟奖项完全分开。同时,在评选机制上,邀请来自高校、业界的中外评委参与其中,并通过三级评审把握参赛作品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当然,赛制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也经过了几年的不断打磨。从最初的评委邀请模式到现在的组委会制,从最初囊括已建和在建工程、方案设计作品及学生作品,到现在仅限已完工的实景作品参赛,从传统的评审方式,到现在的线上评审+实地考察模式,“筑巢奖”一直秉持、实践着“尊重每一位设计师,尊重每一件作品”的态度,也在一步步推动奖项的国际化,提升其专业性与公众认知度。
 
第七届“筑巢奖”正赶上实施国际化变革的一年。主办方推出的五项重要举措包括:

一、遵循国际赛事惯用制度,采取“组委会制”保障纯粹性;

二、携手国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IFI),更加国际化;

三、关注青年,关注民生;

四、只征集已完工的实景作品,更注重设计实力;

五、立体化组合传播,有效转化设计价值。


其中,第七届“筑巢奖”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所有参赛项目均为已建或在建项目,全部用实景图参加比赛,强调设计价值的落地。与此同时,为了体现“筑巢奖”始终坚持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创实地考察环节,评委们亲赴多地,对优秀作品和有争议的作品进行现场考察,最终确定奖项得主。
 
“筑巢奖”组委会成员皆由学术界和行业界的专业人士组成,既有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教授,也有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清空人居控股集团、集美组设计机构、国际室内建筑师/设计师团体联盟IFI的专家学者。而作为主办方的代表、坚持着“专业至上”的张有利,却将自己排除在组委会之外。他多次明确表示,专业的事情必须要由专业的人来做,“一定要把企业利益的诉求跟奖项完全分开”。
 
在评审流程上,初评主要对作品进行筛选,淘汰不符合参赛要求、不切合“筑巢奖”倡导设计价值观的作品;复评由专业评审于多个城市进行,针对不同地域的设计需求、风格差异进行评比,择优晋级。终评则由国际专家、设计院专家、院校著名学者以及组委会常务委员集中对作品的原创性、功能性、美观性、有效性、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择优授予金奖、提名奖及优秀奖。组委会还会特别安排评委对终评中的作品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结果最终确认奖项归属。




第九届筑巢奖终评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筑巢集团还开发了一套线上评审系统,评委可以直接在线上操作,极大地提升了便捷性。该套评审系统将所有作品隐名,评委只能看到作品本身及其描述,不能看到设计者的信息,也不能看到其他评委的评审结果。待评委的评审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出最终结果,既保证了效率和透明度,同时也避免了人为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错漏,以及评委之间评审结果的相互影响。
 
“对于‘筑巢奖’终评评委来说,评审的压力是很大的。首先是需要审阅的作品数量多,比如第九届‘筑巢奖’就有145件入围终评的设计作品,整个评审过程持续了8个小时。其次,评审也是对评委专业眼光的极大考验。第一次担任‘筑巢奖’评委(第九届)的J&A杰恩设计董事长姜峰就表示,虽然做过很多奖项的评委,但是都没有像做‘筑巢奖’评委的压力这么大。”张有利介绍道。
 
终评评审是“筑巢奖”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最考验其公正性的一环。在召开评审说明会,明确评审方法、原则、分配评审任务后,终评会经过两轮评审。第一轮由评委分别进行线上评审,评审系统将分参赛类别,按评审结果进行排序。第二轮集体讨论,根据系统排序结果,评选出金奖、提名奖及优秀奖。如遇争议,将由组委会主席安排实地考察后,行使最终决定权。
 
实地考察环节是“筑巢奖”的一大特色,而“筑巢奖”也是目前国内设计类奖项中唯一一个在终审评定获奖作品后,又加开一轮实地考察环节的奖项。目前进行实地考察的金奖候选作品,大部分都是住宅类作品。对于住宅来说,首先需要考虑的便是功能性和实用性。如何为业主创造更好的生活方式,是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实地考察的评审方式是“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提出的。他相信“眼见为实”,实地考察可以确认实景照片的真实性,也可以在真实的使用场景中评价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因此好的设计作品必须经得起生活的检验,这就是我们‘筑巢奖’要实地考察项目的意义”。[2](方晓风)

在考察的同时,设计师可以在实地介绍设计理念和手段,业主也会结合自己的使用情况为评委的评审提供参考。实地考察会配以专业的摄影与摄像,留存资料,同时,评委也会将自己对作品的疑义在线上评审系统中予以反馈,以“尊重使用者”的态度为奖项的评审体系画上完美句号。



第九届筑巢奖实地考察

2018年8月,第九届“筑巢奖”新闻发布会上,组委会主席方晓风宣布了组委会常委表决通过的《“筑巢奖”组委会章程》。章程明确了组委会做出重大决策的流程,以及关于评审工作、学术活动、实地考察等一切“筑巢奖”相关工作的标准,对行业的规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对于目前的评审,张有利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不仅奖项类别的设置、评审的流程与组织已经制度化、规范化;同时,“筑巢奖”在行业内也“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权威性奖项”。
 

美好人居——“筑巢奖”的价值观

创建美好人居环境,是“筑巢奖”倡导的发展方向。2019年10月,第九届“筑巢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筑巢奖组委会主席方晓风在活动中表示:“‘筑巢奖’的整个评奖重点是弘扬正确的设计价值观,为行业做实事。‘筑巢奖’鼓励设计师以生活方式为切入点,面向现实问题,根植本土文化的优秀传统,发挥设计智慧,不断探索居住空间的可能性。”
 
从“筑巢奖”的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中国人居之美与民生发展的日益关注,倡导设计师聚焦于满足功能需求及实现人居的和谐关系上。
 
第七届“筑巢奖”专业类小户型金奖的获奖作品《超乎想象的全能机关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这个项目是规模仅有46平方米的公寓,设计师通过实用的空间设计和巧妙的收纳手段,为业主提供了一个满足安全、便利、舒适与多功能用途的全能机关屋。“除了动线空间的调整改造,还有可直接遥控升降的收纳柜、可隐藏于电器柜中的遥控楼梯、客厅角落的泡脚池,这些都让居住者在小空间里的生活便利、安全,且拥有高端的生活品位与质感。”



《超乎想象的全能机关屋》,第七届“筑巢奖”专业类小户型金奖作品


第八届“筑巢奖”专业类普通户型金奖作品《南宋御街宅院改造》,是为不愿离开老宅的93岁裱画师设计的,设计师努力追求人、建筑、自然的融合统一。改造后的庭院保留下古树,同时通过透明空间的打造,将建筑主体与院落延展成一体,并自然地将庭院分割出露天茶室。建筑的光影与自然景观融合,一方面追求“画”境,另一方面保证了家居的简约气质,满足了匠人的实际工作与居住需求。设计师在获奖感言中写道:“家的真实意义不在于大小,不在于是否奢华,更不在于是否符合当下的流行趋势,而是其功能是否为其主人服务,其传递的气质是否符合主人想要表达的家族价值和文脉传承。”


《南宋御街宅院改造》,第八届“筑巢奖”专业类普通户型金奖作品


第八届“筑巢奖”专业类商业空间金奖《喵小姐的会客厅》是一个不局限于传统认知的售楼处。这里没有对立的销售氛围,也没有冷冰冰的商务气质,而是在一处像极了家的房子里,营造了一个让人感受到热情、活力与梦幻的会客厅。设计师为客户和项目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全新视角、色彩、体验感、故事情节和场景,从而提升了客户和项目之间的互动。






《喵小姐的会客厅》,第八届“筑巢奖”专业类商业空间金奖


根据“筑巢奖”的官方统计,10年间,有近6万人次7万件作品参与了大赛。10年中,“筑巢奖”专注在人居空间环境,俯身广阔空间,始终倡导和坚持设计的人文关怀,同时也高度关注人居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经过对行业10年的观察,张有利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在室内设计方面,设计师和客户不再跟风,而是越来越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具体而言,中国的室内设计开始避免材料的堆砌,倡导适度的用材;重视功能布局,把握人与空间的尺度;强调色彩的合理运用,营造舒适的人居氛围;杜绝不必要的浪费,注重节能与环保。这些都是这10年来国内人居空间环境方面较为明显的趋势,也是“筑巢奖”所倡导的设计价值观。
 
“筑巢奖”一直提倡做“恰到好处的设计”,反对过度设计。只有充分考虑居住的舒适性、便捷性、家庭成员的关系,尊重业主,满足生活真实的需要,才能产生出优秀的设计。“筑巢奖”通过倡导设计与人居的和谐共生,以设计为依托,引领家居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同时,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参赛作品溯源于传统文化,将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的设计元素和地域特色相结合,体现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也反映了民族自信的增强。
 
“筑巢奖”的评委对设计的伦理方面亦多有关注。名誉主席郑曙旸早在2002年就提出:
“以科技为先导真正实现室内绿色设计的第三阶段,在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需求高度统一的空间形态下,实现诗意栖居的再度开放,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3]


IFI主席梁志天也曾表示,中国设计水平与世界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设计的层面,还体现在意识的层面与责任的层面上:“设计的水平不仅仅体现在做一个很漂亮的空间出来,我们也要关注一些其他问题,比如环保、伦理、设计的人文关怀”。[4]

而在评审过程中,这样的要求也一直被贯彻其中。
 
张有利表示:“除了影响人居环境、生活方式,其实‘筑巢奖’对人的道德需求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筑巢奖’的价值观是希望真的为社会贡献力量,让人们真正回归到一种自然而然的家的生活,从功能、审美,再到道德……”这也是“筑巢奖”的意义所在。
 
在第九届“筑巢奖”的颁奖典礼上,来自成都的获奖设计师谢辉说:“我已经连续参加7届‘筑巢奖’,它见证了我们青年设计师的成长,让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筑巢奖’所倡导的‘不过度设计,做实用的设计,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是让设计价值最大化的体现。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平台,希望中国的优秀设计作品通过‘筑巢奖’更多地传递给大众,最终让设计为人居环境的改变做出更大贡献。”
 

培养人才,搭建国际交流的平台

“筑巢奖”不仅仅是一个专业的设计奖项,也是中国室内设计师实现设计价值、发展职业生涯、实现个人理想的国际平台。10年来,“筑巢奖”在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培养设计人才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

 “筑巢奖”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郑曙旸曾说:
“中国室内设计在过去30年缺少体系化,特别是缺乏在职设计师职业生涯发展与自我造诣提升的继续教育内容。加上中国这些年城市化进程的速度非常快,设计师的业务非常多,进而导致设计师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开展学习。对于设计师而言,脱离了学习,我认为就意味着设计生命力的枯竭。”

正如张有利所说的,“我们不能孤立地做一个奖项,而是要搭建一个平台,后面要有更多东西去承载它”。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扩展国际视野,就是“筑巢奖”这一平台所提供的绝佳资源:

一方面,“筑巢奖”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布雷拉美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威尼斯美术学院、IED欧洲设计学院等国际艺术与设计院校、机构合作,共同开办国际设计游学项目,通过专业课程、工作营、展览参观等模式助力中国室内计师了解世界。

另一方面,与米兰国际设计周、米兰国际家具展、三年展、IFI等深度合作,以论坛、研讨会、国内外展览等多种形式,为设计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助力设计师的职业发展。同时,也把“筑巢奖”的优秀获奖作品带到了米兰家具展等展会上,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设计文化。
 
筑巢论坛不仅邀请业界知名设计师、建筑师、设计教育者等分享设计思考,进行理念的碰撞,也通过获奖设计师的作品解读与经验分享,传播“筑巢奖”倡导的设计精神。同时还以巡回论坛的方式,扩大交流的广度,惠及国内更多的设计师。
 
2015年1月,筑巢集团与意大利驻中国大使馆文化处签署了中意文化艺术项目合作书,启动“千名华人设计师观世博”活动,组织了来自中国100多个城市的1000名设计师到世界时尚之都米兰参观世博,“品文化、赏建筑、观人文、学设计”。这项活动在人数与规模上创下了记录,让千名参与者获益良多。


千名华人设计师观世博,2015


国际游学项目设计师在布雷拉美术学院上课


意大利国际设计游学项目设计师参观IMOLA 陶瓷博物馆


东方艺术设计研习营设计师在导师的带领下研习法隆寺建筑

2014年4月,第四届“筑巢奖”成为中国第一个受邀在米兰三年展展出的室内设计奖项。同时,多位历届“筑巢奖”的优秀参展设计师代表也到米兰进行了学习和交流。2016年,第六届“筑巢奖”金奖作品又受邀参与了米兰设计三年展。2017年,“筑巢奖”与国际室内建筑/设计师团体联盟(IFI)达成了战略合作,30余名设计师远赴非洲参加了第28届IFI全球大会。2018年,第八届“筑巢奖”颁奖典礼在米兰举办。2016年4月,米兰国际家具展时任主席罗伯特·施耐德瑞(Roberto Snaiedero)在米兰会见了“筑巢奖”组委会部分委员和游学团的设计师,称赞中国设计师的好学精神,并提出希望“通过中意两国设计圈的交流,把米兰家具展打造得更加国际化和多元化,更具有广度和深度”[5]。
 
张有利谦虚地表示:“从前几届到现在,国外的这些教授、专家和从业人员看到我们的获奖作品之后,都评价说中国室内设计这些年的进步非常快。尤其是我们的金奖设计作品,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准。通过10年的努力,‘筑巢奖’对设计师有了一定的帮助,推动了中国室内设计的进步。”

通过“筑巢奖”的平台,一大批早期参与“筑巢奖”的设计师如今都已成为了行业的中流砥柱。比如J&A杰恩设计董事长姜峰,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曾卫平,知名设计师孟也、吕爱华等,都是“筑巢奖”的参与者和获奖者。
 

结语:筑就未来

“筑巢奖”已经走过了10年9届的历程,它坚持以“人居环境”为核心,力求创造美好人居环境,多年来不仅成为引领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权威平台,而且也成为国内室内设计师的成长通道和倡导正确设计价值的权威声音。
 
从筑巢集团董事长张有利身上,我们也看到了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与胸怀。他从奖项创办之初就坚持去商业化原则,为奖项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奠定了基础;他借助自身的企业资源与其在国际上的优势,为奖项的不断完善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筑巢集团在为“筑巢奖”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使自身的企业形象与社会形象更加丰满,赢得了业界与社会的尊重。


开启“筑巢奖”崭新十年

十年磨一剑,十年新征程。在第九届“筑巢奖”颁奖典礼上,张有利满怀信心与激情地与全场嘉宾共同开启了“筑巢奖”的崭新10年: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启动“金牛座装修平台”,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借助资本、技术、媒介优势,打通B2C链接,解决社会痛点,让装修更便捷。我们也期待下一个10年,“筑巢奖”与设计师、与行业协同发展,共同迎接中国人居空间环境新时代的来临。

注释:
[1]“筑巢奖”官方网站:www.nestaward.com
[2]同[1]。
[3]郑曙旸:《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J],《建筑创作》,2002年第10期。
[4]赵毅平:《设计无界,责任在前——国际顶尖设计师、IFI候任主席梁志天专访》[J],《装饰》,2017年第7期。
[5]新浪家居:《米兰国际家具展主席与筑巢奖组委会首次会晤》,网址: 
http://jiaju.sina.cn/news/q/20160418/6127746569279439139.s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来源:《装饰》2019年第10期
原文:《发挥设计价值,创建美好人居——筑巢集团董事长张有利讲述“筑巢奖”十年历程》
作者:赵毅平


阅读 37130

精彩留言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