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35800
韦庆勤
14 条评价
平米
您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该设计师

章丘市城子崖博物馆展陈及内外装工程-团队作品

马上分享到手机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设计说明

  有位哲人大致说过这样的话: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就好像一个人失忆。失忆是痛苦的,而追寻国家、民族的历史是艰辛而又漫长的。考古是追忆一个国家或地区早期社会发展历史的主要手段,是有文献记载以来历史时期必不可少的见证与补充。

  在中国,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现代考古学,伴随安特生在1921年河南仰韶遗址的发掘而诞生。1928年吴金鼎先生对章丘城子崖遗址的调查和试掘工作,从此掀开了山东地区的田野考古的序幕。之后,山东考古同全国一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城子崖龙山古迹,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城邦,打破了中国文化“西来说”。

  城子崖出土的黑陶,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城子崖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是考古学者为寻求中国古代文化的根,是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古报告的产生地,城子崖遗址发掘在国内考古乃至全世界考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证明了龙山文化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城子崖遗址,让考古学更好地面向社会、服务社会,1994年济南市在城子崖遗址投资修建了建筑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的“龙山文化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在这里,人们可以亲眼看到历史的沧桑巨变和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

  本次对城子崖遗址博物馆的改造将把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更加丰富直观的展示形式向社会和世人展现出来,也是对章丘文化的一种展示,更体现了山东省从经济强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决心。

  城子崖博物馆做为首次在中国田野考古中发现的古城址,同时又开创了地层考古的先河,因此,我们将夯土城墙做为我们这次设计的主要元素,并贯穿始终。

  城,土成也。

  城,是其形态

  土,是其灵魂

  土城铸就了城子崖的辉煌,也必将造就城子崖的永恒。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为专题性博物馆,以还原、体验为设计主导思想。以先进的展示手段为辅助,对展品进行全方位展示,使观众身临其境,走进龙山文化时期的世界,让观众成为整个展示的一部分。

  我们对博物馆的前广场进行重新规划,将广场的入口改至南侧,使展馆的中轴线从室内延伸到室外,并在广场中间设计两个绿植花坛,以丰富广场的视觉效果,广场两侧设置停车场。

  博物馆原建筑是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建筑形象,由杨洪勋教授设计的全国唯一土堡式建筑,其形体是鸟的图案,隐喻其图腾象征。我们在对外观的改造,保持原有建筑形体,只是对建筑立面进行重新排版,将城墙的凸凹元素融入其中,使建筑的立体感和明暗效果更加突出,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体设计低调、不张扬,以融入整个遗址环境为主要目的,反应遗址的文化内涵,顺其自然彰显其魅力。

  对室内空间的规划,我们打破了原有空间布局,根据展陈内容对建筑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主要分为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厅,第二部分龙山破晓,第三部分文明之星,第四部分考古圣地,第五部分济南寻根,第六部分结束语。

  跟随流线看空间

  步入展厅:

  第一部分:序厅

  序厅包括前厅、时光隧道、前言三部分。

  前厅是进入展厅的过渡空间,主要功能为游客接待中心,讲解员休息室,保卫值班室,纪念品展示及销售区;前厅的墙面以夯土做为主要材料,以城墙的形态做为主要元素,彰显其主题,引人入胜;地面是以城子崖陶文为元素的陶砖,随意点缀的几处雕塑寓意散落在地面的泥土,同时还能作为休息的座椅。

  时光隧道延续前厅夯土城墙的元素,地面和墙面的多媒体同时播放不同时代的生活场景和文字介绍,与古人进行时空对话。设计中我们将原建筑下凹的地面抬高,与大厅和前言地面高度一致,既保证安全,又为地面的多媒体设备腾出了空间。

  前言部分采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将精美的的蛋壳陶、鸟图腾呈现给观众,主背景以龙山时期的城市、邦国、部落首领、祭司、生活场景等为主题的青铜浮雕,总前言以雕刻的形式与主背景融为一体,气势大气磅礴;深邃的星空顶面,使整个序厅空间虚实相生,领略中国古代城市构建的深沉智慧。

  第二部分:龙山破晓

  此部分主要通过对西河、小荆山遗址的展示,来描绘城子崖龙山文化之前人类早期生活场景。

  龙山破晓主要分为山东最早的村落、山东最早的定居农业和文化的延续三大展示区域。

  山东最早的村落:主要通过西河、小荆山遗址生活场景模型复原,真实展示当时的聚落形态,大型的场景画和顶面照明的有机结合,把要展示的内容完美的体现出来。展板介绍了单个房址照片、遗址发掘照片,展柜内重点展示出土的炊具和饮食器等原始生活用具。墙面延续夯土城墙的元素,并将展柜嵌入其中,既节省了空间,又保证了墙面的整体性。

  山东最早的定居农业:主要采用展柜形式按功能分组来展示砍伐、耕作工具、收割加工粮食工具、储存器具、采集和渔猎工具、家庭饲养等。

  文化的延续: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原始城市发展的一步步艰辛历程,也见证人类从落后到进步,从野蛮到文明的一个个坚实脚印。

  第三部分:文明之星

  此部分主要展示城子崖遗址和龙山文化,分为城子崖古国和龙山文明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城子崖古国: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即中外闻名的蛋壳陶,考古学家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我们把蛋壳陶的展示与城子崖遗址断层展示相结合,强调其空间感,存在感。重点展示蛋壳陶及制陶工艺,蛋壳陶的特点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与城墙的厚重沧桑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对制陶流程的场景还原,配合电子翻阅、投影设备来展示制陶的过程,来体现普及性和互动性;对城子崖筑城场景进行复原,并摆放与城墙相关的夯具及文物,全面反映龙山文化时期筑城技术,通过对镇馆之宝---蛋壳陶的重点展示,让更多人了解龙山文化的巅峰之作。

  第二单元,龙山文明:文字的产生部分主要通过电子触摸屏的展示形式与观众进行互动,观者可在屏幕上手写汉字,屏幕对应出现城子崖陶文、甲骨文、金文三种古代字体,展现古代文字的形态和演变过程。寓意兼容并蓄,是城子崖遗址智慧的象征。

  礼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原始贵族阶层出现而产生,代表着社会等级和权力。此部分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形式来形体巨大、制作精细的古代礼器。

  大墓的规格部分,等比例复原西朱封龙山大墓的棺椁,四周摆放大量的出土文物,墙面配合展板说明这类墓葬是如何发掘、保护的。

  鸟的象征部分在中心位置展示鸟喙足鼎、陶鬶文物,墙面拓刻扁鹊行医图。

  第四部分:考古圣地

  此部分主要展示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第一单元:开创性的发现。强调在当时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背景下,城子崖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工作是考古学者为寻求中国古代文化的根。在重要的位置复制城子崖的城墙和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城址,来展示城子崖遗址的辉煌。

  第二单元:发现和研究历程。主要展示考古专家及其成就,体现城子崖遗址在山东考古的地位。采用电子翻阅,让观者更直观了解城子崖考古工作发现的曲折过程以及从事寻求本源的文物工作者的艰辛劳动。

  第五部分:济南寻根

  城子崖古城经历了龙山、岳石、春秋三代文化城,战国时期,城子崖古城被废弃,在其东北另筑新城,即东平陵城,也就是济南城的前身;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变迁,济南城不断西迁,经过几千年的迁移,最终迁到今天的历城,才形成了今天的济南城。然而随着山东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大背景下,济南市对东部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大辛庄等遗址的保护和修复,以及随之而形成的遗址公园,必将使济南成为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历史文化名片。随着济南市政府的东迁和大济南“东拓”的城市规划战略,是否代表一种时空的轮回,未来济南城将身处何方,值得我们深思。。。

  此部分,第一单元:主要以展板的形式展示官署旧址。

  第二单元:冶铁重镇。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冶铁流程,复原冶铁炉模型,让观众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冶铁的过程。

  第三单元:汉代济南国在章丘的遗存。以照片的形式进行展示。

  第四单元:城子崖遗址公园的文物保护规划。主要展示城子崖遗址的保护区域及环境规划。

  第六部分:结束语

  在展厅的结束部分设置电子留言设备,实现电子签名,拍照留念等功能。

  随着参观的结束步入充满阳光绿植的休息中庭,犹如一段时光旅程的回归。中心钻石形展柜与靠墙展柜主要展示现代黑陶工艺品,光影透过玻璃顶棚投于庭院的弧形绿植壁面上,随着时间变化缓缓移动,现实与虚幻相映随行。

  本展馆利用装饰设计和陈设设计相结合,以大量的实物来体现展览内容,以遗迹、遗物及复原、复制品表现知识点,体现知识性;大量恢复场景,使观众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产生的背景,体现趣味性;以大量的文物及复制品揭示某一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体现普及性;以 “小贴士”、展板等形式增强科学性;以大量的复制品使观众能够触摸、感受历史,增加互动性。以成组的遗物表现物质文化的组合,诠释当时人们生活,通过大量的科技手段,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多媒体展示手段,利用节能、环保等新型材料,增强观赏性。

  城子崖遗址不仅是山东的,更是民族的、世界的,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历经千年,是人类历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民族的斗争与融合中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

  城子崖遗址被发掘已有七十多年,考古学者在发掘和完善的同时,也许会带来更多的惊喜。但是,用考古资料恢复这段历史的道路还很长,很长,需要每个关心自己民族历史的人去思考、去探索……­
地区: 山东 济南市
214
阅读24494
1281 次收藏
543 次收藏
1002 次收藏
1455 次收藏
1205 次收藏
992 次收藏
1026 次收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