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杂感
化宏图2019-09-28
492
00
(一) 

    一场雨,驱赶笼罩京城许久的闷热,仿佛天终于被撕开了口子,透了气。白露节后的清晨,出门,一丝久违的凉意,天高云淡,秋天,总算真正到了。二十四节我于其它向来无感,单单这节气每每让我感受至深,大概是因至此以后陡然怡人的况味吧。

    据说,据说开车上下班是当下社会中产阶级的标配。这是谁人研究后的成果不得而知,自己是个什么产我也不甚了然,我单知道京城塞车时的道路难产一般走不动,不是修得一定好脾气,一脚油门三脚刹车的堵在其中,人是容易躁怒的。

    如此好天气,坐地铁去上班倒也自在。名曰地铁,我乘坐的这一段其实大部分是在地上的,竟让我有幸于忙碌之中有那么一段时间静心去看沿线的风景,一站一站,不过是城市中的寻常段落,居然看不厌。似乎堵车时也同样看到的景象,只因角度不同心境也即不同了。我总认为地铁就是另一种火车,一种适用于城市内的快捷火车,按这个角度想,在一个城市内竟然需要坐火车去上班,是不是也很不寻常。

    地铁上人们匆匆忙忙,他们端着手机拇指不停划动,一路上双眼不曾离开屏幕,只在下车前抬眼确认一下站点,就又一边端着手机一边离去。满车厢的屏幕前,除了窗外的风景,我的目光的确无处安放。

    手机方便了我们太多,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太多,不得不说手机是个好东西,然而家人除夕夜的团圆、朋友难得的聚会上,也不免人人面前都捧着一个,宛如朝臣手中的笏板,长长的遮住半个脸。火力发电的同时制造了雾霾,键盘的出现让人提笔忘字,PC机的普及加速了颈椎病的低龄化……科技的发展总是让人有所幸有所不幸,正如这城市越来越大,大到我们需要设计出地铁去上班,倘若从更广的维度去思考,这是幸是不幸?
 
(二)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无到有,然后慢慢变好的。好吧,我们承认这一逻辑规律,然而我关心的是这慢慢有多久。

    我们的城市是大饼般摊出来的,城市愈发展,这饼就愈大。在这样的巨大规模城市,平日是外面的人想进去,节日是里面的人想出去,于是我们不是被堵在进去的路上就是被堵在出去的路上。诚然,城市的拥堵有诸多方面的综合原因,其治理也需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各路专家学者论战尚且未休,我一介草民,也无权也不愿对此行春秋笔法,只能钦佩梁思成先生当年灼见之余,略谈每日切身遭遇,如此而已。

    举个例子吧,这是我每天都会经过的一段路,为了说明情况画了如下示意草图,或许不确切,但应该能说明问题。路段行进方向由A路口至B路口,从A口到B口距离大概六百多米。我们来试做如下分析:
1. 在A路口②、③、④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如果②道车将来在B口要右转,那么应为②→e,③道车在B口继续直行,那么应为③→c、d,④道车在B口需要左转,那么应为④→a、b,理想状态下的划分,于是在A路口就会上演一出出连连看一般的线路冲突,这也成为A口高峰时段拥堵的一个诱因。

———至此已阅1/4

2. 在A路口并没有看到关于B路口道路走向划分的任何指示牌,那么对于处在A口②、③、④道上的车辆,道路不熟的多数是凭经验先进入a、b、c车道以后再去下一路口B找自己对应的车道。而此时,如果有已经进入a、b、c车道的车辆需要在B口右转,他会发现无比的困难,因为他必须在进入B口右转道之前的极短距离内至少并过c、d两条车道,高峰时段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我时常见到在这里打着右转灯还打开车窗伸出手示意后车麻烦让路的车辆堵在这里进不得退不得,穿不过去的是旁边见缝插针抢着直行的车队。

3. 早晚高峰时,将来在B口需要直行的,如果有机会从A口进入d车道那还算比较幸运,但如果对道路不熟,进入了a、b车道,那意味着绕开公交专线后不得不扎堆往c车道并线,这里扎堆的车多了,还会把a、b左转道塞死,如果此时正巧有几辆公交车排着队要从公交专线向a、b左转道并线的话,那场面,壮哉。

4. 为什么要把公交站岛屿般设置在马路中央,行人要等斑马线前绿灯亮起,行进的车流被嘎然截止后才能通过,来到中间的公交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在从A到B不长的一段路中,再设置一个交通灯,等于增加了车辆通过的时间,车辆较多时这有可能给A、B口增加拥堵的几率;一定要等车流被截止,行人才能走到中间的公交站,这等于增加了行人乘车的困难,尤其要想想那些腿脚不便的老年人,还有推着婴儿车的妈妈们,他们在看到公交车马上进站、斑马线前绿灯亮起那一刻,内心该有着怎样的活动。公交车站可以在自行车道的左边吗,那公交专线应该怎样规划;可以在半空吗,可以在地下吗,如果是立体交通那道路应该怎样规划,因此周边的建筑又应该怎样规划……嗯,以我的能力我肯定是想不明白也研究不明白的,那专业的道路设计者、城市规划者们应该担负起想明白研究明白的责任。

(三)

    唐纳德 · A · 诺曼在《设计心理学》中曾分析,很多工业事故看似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实际是当初的设计造成的,诺曼称之为拙劣的设计。诺曼认为,设计“必须要以用户会犯错为前提”。我们的设计似乎并没有考虑到如果是个陌生的司机第一次走这段路会怎样,如果一些车辆走错了车道会怎样,叠加上高峰时段这里的情况会怎样,还有我们的行人和自行车在车流滚滚的路上又会怎样,我们的设计以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了最美好的假设,结果却事与愿违。我无意揣测当初的设计者出于怎样的考虑设计了这样的路口,纵然非专业人士无权发言,但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讲,这样的设计真的是个拙劣的设计。这种主干道,恐怕近十年左右都不会再有大的调整计划,那慢慢变好,这慢慢需要忍多久。道路设计,恐怕应该以相对糟糕的情况发生时为前提去应对,也许结果会好很多。

    夜晚走高速,时常被横在头顶上探头旁的大灯晃的眼前一片白茫茫,前面没有故障车辆停放真的算你命大;十字路口人行横道的绿灯与同向车辆左转灯同时亮起,你猜你腿快还是他车轮快;双向六车道宽的斑马线,通过时间29秒,老人家您留步,看您那身子骨又不是百米健将……

———至此已阅1/2

    被公交车道斜向锉断的自行车道,本身就不够宽还被划出一排停车位的自行车道,辅路边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自行车道……这样的设计,是让自行车无路可走呢还是无路可走呢?

    我以一个设计师的视角去审视周边的一切,类似的情况太多太多,不由让人感叹:我们对待设计以及设计之后的结果何其随意,好像当初一拍脑袋就设计好了。连城市道路规划都如此,那其他方面想必不容乐观。其实也不是想必,就在身边时时发生着。经常被第一次来的人用手推,在推不动以后才发现应该向外拉的门;洗完手,需要把干净的手伸进脏水里按压打开塞子排水的洗手池;以演讲为中心而无法照顾到听众记笔记、听众与演讲者互动时的适宜光照效果的暗黑多媒体会议厅……诺曼在他的书中也举出了许许多多的例子,作为设计从业者,读之令人震动。

(四)

    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用老岳的话来说:设计就是简洁优雅的解决问题。多年的实践让我明白:设计是以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的,解决旧有问题的同时,要将因设计而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予以消除或弱化至最小程度。没有去思考怎样才算解决了问题的设计不能称之为设计,没有很好的解决旧有问题或解决了旧有问题但带来新的更大问题的设计不能称之为好的设计,此即拙劣的设计。

    为了解决没电的问题,我们用火力进行发电,没电的问题解决了,但火力发电却带来能源过度消耗以及环境恶化的新问题,于是解决没电问题手段变成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包括利用太阳能等等更清洁的方式,相比之下,后者们是更好的设计。(当然,如果后者们也会制造出许多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新问题时,对于初始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一样需要重新进行设计思考。)同样,作为室内设计,一版功能布局,解决了储物收纳、动静分区、干湿分离等等基本问题的同时,却给四川籍业主带来了一个开敞式厨房,又或者没有给需要在家办公的业主预留出一件书房,那这样的设计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

    回到城市交通,总的来看的确城市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发达,我们解决了大家可以出行的基本问题,一片歌舞升平景象,不歌功颂德不足以表子民忠心。但试看我们以上的道路设计,在出行的品质方面,在这些需要终极关怀的节点上,我们的设计失去了思考力。我们在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又人为制造了很多问题,而吊诡的是这些新问题早已见怪不怪大家习以为常了。

(五)

    我是做室内设计的,回头想想我们这一行,这种拍脑袋的设计不也同样很多吗?

    发给新风厂家的图纸清晰标记了定制柜体的区域,厂家反馈过来的图纸显示厂家还是把下出风口安排在了柜体上面,问之,答曰:哦,那里有柜子啊?

    做一圈回形吊顶,安排上灯带,再装上一圈筒灯,这是设计师惯用的手法,问为什么这么设计,答:不都这么设计吗?

———至此已阅3/4

    记得之前一位客户对我讲述她经历的故事,她家200平左右的平层,请的一位设计师为她的衣帽间设计了放置首饰、包包的展示柜,她说她不需要这些,设计师解答道:您家这么大房子,将来一定需要的,这样才能跟您的身份匹配。

……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那么远的距离,如果能有一把尺,我愿意去丈量一下这距离究竟是几万光年。

    学者汪丁丁曾表示,微信是个害人虫,它让人面对的信息量暴增的同时也让人丧失了专注力以及深度思考的能力。微信是否好坏我们姑且无论,而专注力与深度思考能力的丧失是应该引起我们警觉应该让人感到恐惧的。

    见字如面的书信被群发的短信替代;智能手机面前,人人都在刷微博玩抖音看小视频;老岳曾在自己的书中写到有人反应读不下去他的文章,觉得太长太深奥,老岳的回复倒是很硬气:爱读不读,我的文章从来都不是给读不下去的人写的。

    面对这样一个人人向钱信息海量物欲横流的浮躁时代,对于设计师来说,如果还有什么是最真挚最稀缺最有价值的品质,我想应该是汪丁丁所言我们正在丧失的做一件事的专注力以及对事物进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我们在面对设计项目时,如果能够专注对项目进行各个维度上的深度思考,最终的设计方案即使不够精彩绝伦,恐怕至少也不会太差,不至于太拙劣。正如王澍对建筑的重新思考,才有了房子中的房子,墙体边的墙体,地面上的地面,才有了如何把“建筑”从建筑中拎出来的拷问。也正如路易斯·康对光的追求:光对建筑来说非常重要,但重要并不等于只是让光进入到建筑的内部,光应该被重新定义,成为建筑的一部分。这才有了康如诗般摄人心魄的静谧与光明。财经作家吴晓波曾在其专栏中讲到,人应该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对于王澍,建筑以及由建筑形成的空间就是美好,对于康,光就是美好,那么对于我们,值得我们去专注思考的便是美好。

    科技具有两面性,于是它幸人也往往让人不幸,翻看历史与现实,佐证数多;设计也会具有两面性,它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必然会制造问题,如果从哲学的辩证角度来看,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凡人,谁也无可避免。然而就我们日常的生活角度来看,我们关注的更多是设计对当下生活中问题的解决以及带来新问题的负面影响程度,如果设计解决了眼下的问题,并且其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暂可以忽略,我们就姑且可以接受这样的设计;但如果其负面影响大到我们不得不正视它、并用其他手段改善它,那设计就需要进行重新思考。

    设计,应该去其不幸,使人幸。

(六)

    此刻,初秋上午金灿灿的阳光自东南而来透射整个车厢,洒在人们身上脸上,人们依旧端着手机,上车下车行色匆匆,窗外是这座城市日益高耸的天际。城市仍在发展,新修的道路新建的高楼到处可见,我们仍在奔波,日日不停,在这里工作生活,直至老去。

    下一刻,列车将钻入地下,进入这城市的腹地,我们又将开始新一天的奋斗。我想,每一个到这繁华都市为梦想打拼的青年,初来之时,都一定曾有如当年罗胖般的誓言:北京,我来了!

    理想如幻梦般美好,然而世事繁芜,我们将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又将去成就怎样的人生。

    我很喜欢吴晓波先生在自己财经专栏频道的开篇语:世界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
 
 宏南
二零一九年九月十日于北京
相关故事
孝心无价! 女儿送给父母的3层复式大宅
筑巢奖金奖设计师吕爱华分享创作理念
9月“米兰游学”摄影大赛参赛作品·风景篇——设计师吕爱华作品
相关设计大师
梁志天
梁志天,曾囊括多个国际奖项的著名建筑及室内设计师,以简约风格见称,善于将饶富亚洲文化及艺术的元素,融入其建筑、室内设计和家具作品中。为庆祝梁志天50岁生日,创立梁氏公司20周年和进入内地市场10周年,一个具有港式文化的“50·20·10”梁志天设计作品展酒会于2007年7月6日晚5时在上海宜山路新落成的“筑园”举行。本刊特此推出“梁志天 50 20 10”专题共贺。同期刊登设计作品展现场、代表作品稻菊餐厅和九间堂,以飨读者。 1957 梁志天出生于香港 1975 入读香港大学建筑系 1978 完成香港大学建筑学文学士学位课程,期后一年于建筑师事务所当建筑师助理 1981 以优异成绩完成香港大学建筑学士学位课程,代表香港赴波兰参加国际建筑学生设计比赛,获多个 国际奖项 1981-1987曾先后担任王欧阳建筑师事务所建筑师助理、香港政府屋宇署任测量师及其士集团项目经理 1983 获颁香港注册建筑师资格 1986 取得香港大学城市规划硕士 1987 创立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 1997 重组并成立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1999-2001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殷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00 设立中国上海分公司 2001 与美兆合作推出首套家具设计–「一挚」系列 出版首部作品专集《梁志天的简约居停》 2003 与日本著名设计师深田恭通合组– 梁志天‧深田恭通设计师有限公司 与美兆合作推出第二套家具设计–「方元」系列,深受国内外欢迎 出版作品专集《再续简约 - 梁志天》 2004 荣获中国新华社《人居》杂志颁发「十佳媒体人物」奖,成为首位港人获此殊荣 获香港《君子杂志》「创意力量」奖 获《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 - 年度优秀设计师 2005 设立中国广州办事处 与美兆合作推出第三套家具设计–「玲珑」系列,引起国际市场关注 获香港传艺节- 十大杰出设计师 获中国北京《时尚先生》- 时尚年度设计师大奖 获《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 - 年度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2006 设立中国北京办事处 与日本公司ACTUS合作在日本市场推出全新家具设计–「天地」系列 获推选为「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杰出人物」 2006 重组公司管理层,加入新董事成员 创艺建筑师有限公司加入公司旗下 设立深圳办事处 员工总人数突破180,内地项目约占七成 建筑及室内设计范畴扩展至酒店等大型项目 国内大型设计项目遍布广州、深圳、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南京、武汉、大连、青岛、珠海、宁波、合肥、重庆及成都等城市 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 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重要里程 1987 梁志天先生创立建筑及城市规划顾问公司。 1997 重组并成立梁志天建筑师有限公司及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以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见称。并于广 州、上海及北京设立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办公室。室内设计范畴遍及综合住宅项目、样板房、会 所、酒店、商场、餐厅和办公室等。同年,在上海开展第一个中国内地的室内设计项目。 1999 梁志天先生首度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选为全球著名 室内设计师之一,并于随后数年2000, 2001, 2004、2005、2006共六度获封此殊荣。 2000 于上海设立梁志天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国内设计事业奠下基石,积极拓展国内业务。 2001 开拓家具设计业务,与美兆国际集团(MAXXA)合作,推出第一套家具系列 -「一挚」,现代中式的风 格设计引起海内外市场关注。 2003 凭其优秀的住宅室内设计项目获The Images Publishing「全球50个最佳住所」的美誉,及于亚太 室内设计大奖中屡获殊荣;推出第二套家具系列 -「方元」,夺得iF中国的国际奖项。同年,全力 进军酒店室内设计,积极扩展其室内设计之范畴及规模。 2005 设立广州办事处,加强国内的发展,设计业务遍达国内二十多个城市;推出第三套家具系列 -「玲 珑」,在英国伯明翰家具展中夺得金奖殊荣。 2006 设立北京办事处,以设计企业管理模式发展,打造高品质的设计品牌;凭借其创新独特的美心MX餐厅获得两个国际性荣誉,分别为「美国Hospitality Design酒店设计奖」快餐类别金奖,及「美国Gold Key Awards」休闲餐厅类别金奖,其范畴广泛的设计并在亚太室内设计大奖中囊括六项类别的殊荣;同年梁氏在国内获推选为「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杰出人物」。同年推出《天地》家具系列。 近年奖项一览 个人奖项 2007《现代装饰》杂志—室内设计年度功勋奖 2006 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杰出人物 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5《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年度最具影响力设计师 香港传艺节—十大杰出设计师大奖 《时尚先生》—时尚年度设计师 中国新华社《人居》杂志—「十佳媒体人物」奖 2004《现代装饰》杂志年度传媒奖奖—年度优秀设计师 《君子杂志》—「创意力量」奖 1999 随后六度获The 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室内设计奖 2007美国HD酒店设计奖 高级餐厅类别入围 - 香港四季酒店稻菊日本餐厅 2006 美国Gold Key 酒店设计大奖 休闲餐厅金奖—香港美心MX 美国HD酒店设计奖 快餐类别金奖—香港美心MX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 餐馆酒吧组别金奖—香港美心MX鲗鱼涌 住宅组别金奖—深圳红树湾 示范单位组别银奖—上海九间堂 示范单位组别优异奖—香港嘉荟轩沉醉 酒店组别优异奖—香港诺富特东荟城酒店 会所消闲空间组别优异奖—香港浪澄湾会所 **组别优异奖—香港Qeelin半岛店 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 餐馆酒吧组别荣誉奖—香港美心MX鲗鱼涌 样板房组别荣誉奖—香港嘉荟轩沉醉 会所组别荣誉奖—香港浪澄湾会所 酒店组别入围奖—香港诺富特东荟城酒店 样板房组别入围奖—香港浅水湾道56号47号屋 2005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 示范单位组别银奖—上海鹏利海景花园 示范单位组别优异奖—香港浅水湾道117号I 示范单位组别优异奖—香港浅水湾道117号II 示范单位组别优异奖—香港聚贤居 商业组别优异奖—香港Mence HKDA香港设计师协会奖 空间设计—消闲娱乐场所铜奖 - 香港大快活快餐店 空间设计—住宅卓越奖- 香港擎天半岛顶层 空间设计—住宅优异奖- 香港浅水湾道117号 空间设计—住宅优异奖- 上海东方曼哈顿(冬) iF 中国设计大奖 室内设计类别—香港大快活快餐店 中国(深圳)国际品牌与设计大赛 室内装饰设计银奖—香港东来顺餐厅 2004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 示范单位组别金奖—香港擎天半岛顶层 商业组别金奖—香港Headquarters Salon 会所组别优异奖—香港农圃道18号会所 餐馆/酒吧组别优异奖—香港大快活快餐店 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 优异奖—优秀中国设计奖 - 香港大快活快餐店 The Images Publishing「全球50个最佳住所」 香港擎天半岛 上海东方曼哈顿(冬) 《**》杂志「**室内设计大赏」 住宅类别组优异—深圳假日湾 2003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示范单位组别金奖—香港擎天半岛 示范单位组别优异奖—香港擎天半岛 2002 亚太室内设计大奖 私人会所组别组冠军—香港宝翠园私人会所 住宅类别组优异—深圳观澜豪园 HKDA香港设计师协会奖 Excellence Award—香港宝翠园会所 Excellence Award—香港赛诗阁 Excellence Award—深圳观澜豪园 家具设计奖 2006 英国伯明翰家具展 客厅餐厅组别年度行业奖冠军—「玲珑」系列圆餐桌 2005《现代装饰》(国际) 室内设计年度传媒奖 年度产品设计大奖—「玲珑」系列 iF 中国设计大奖 家具类别—「方元」系列
邱德光
室內設計:空間設計規劃、細部施工圖之繪製與監督 住宅空間/高端樣板房 商業空間 酒店/會所/俱樂部設計 公共空間/景觀設計 陳設布置:整體氛圍到細節美感之佈置與搭配 燈光/傢俱/軟件/飾品/藝品之調配 代購傢俱/藝品 整合佈置軟件陳設
史南桥
史南桥先生在台湾执业二十余年,曾处理过上千个案,其为房地产公司所作样板房之空间利用以及风格之多样化为房地产销售创造了无数的佳绩。尤其小坪数及夹层空间的利用更使他赢得“空间魔术师”的美誉。98年至今在上海发展的十一年中,除了设计房地产公司的样板房及会所个案,更在建筑及商务空间设计方面一展所长。在坚持其一贯的专业空间处理手法的同时,更兼顾作品艺术感的呈现。
相关设计师
段元
17年的设计经验。设计就是知心合一的见证者,它不是在眼里,而是在心里!
孙传进
孟也
孟也,著名新锐独立设计师,孟也空间创意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渡道国际空间(北京)设计创始人,是装饰设计行业中炙手可热的设计师。
关于我们
设计服务
联系我们

©2020 ZHUKE.COM 筑客网® 别墅设计新方式™

苏州工业园区筑客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80622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