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42428
夏志华
7 条评价
平米
您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该设计师

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马上分享到手机

  设计说明

  一、 工程概况

  1、 工程名称: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展陈及内外装项目方案设计

  2、 建设地点:中国山东黄河下游右岸,济南市章丘市龙山办事处东,武原河东岸

  3、 工程规模: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

  4、 现状分析:

  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为配套城子崖遗址建设的一座展览建筑, 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土堡式建筑,仿照原始社会土城之建筑风格。是城子崖遗址的标志性建筑,是武源河东岸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章丘长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落成已有二十年时间,随着龙山文化宣传展览的发展,对展览空间及室内外环境的需求,过去博物馆设施及功能已不能满足新时代宣传展览的需求,同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国史前城址的首次发现成果的宣传展示窗口,也需要通过此次的设计提升层次,成为新时期反映章丘历史文化底蕴的专业性博物馆,成为弘扬“龙山文化”、提升章丘形象的标志性历史文化场馆。

  5、 当前博物馆存在的问题

  1) 功能布局随着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因原博物馆建于90年代初期,随着二十年来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对龙山文化新的考古和发掘成果不断涌现,知识面的拓展,当今社会人们对于龙山文化了解和认知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博物馆的展示和接待服务要求更加提高,各分区功能细化更加完善,需要对功能布局、装饰效果等做大的调整。

  2) 设施陈旧,安全隐患较多

  A. 设施陈旧,原有设计展示的灯光照明,声光演示等设施已远不能满足展示需求。

  B. 设备老化,已处于质量问题多发的高峰期,多数设备急需检修甚至更换。

  3) 装饰效果陈旧,已不能满足龙山文化的展览展示和参观需求。

  因装修年代较长,装饰风格相对落后,已不能反映章丘龙山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弘扬龙山文化。

  4) 人流通道不顺畅,不利于展示及参观的整体及连贯性。

  A. 通过此次平面布局功能的调整,在前厅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及大休闲卡座,解决参观团体的临时接待问题。

  B. 在展示的节点上增加影视放映厅,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的增强参观者的感官感受,提升展览档次。

  C. 在参观流线的结尾增加参观纪念品商店,给游客留下美好回忆,延长对龙山文化的良久回味。

  5) 照明节能及质量需提高

  A. 过去的照明采用的是传统的控制方式,不仅使用不便,且存在线路老化的隐患,通过此次改造,可采用自控形式解决照明及展示设施全程控制。

  B. 照明系统原为传统的节能灯具照明,通过设计改为更加节能、稳定的三基色光源与LED光源。

  6) 导引设施需提升和统一

  博物馆现状存在导引设施不规范,指示系统不统一、不明细的问题,做为展览参观场所,对客户缺少详细的导引系统。

  二、功能布局说明及参观流线设计

  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设立的宗旨是为了普及城子崖遗址上发现和发掘的成果知识,所以说,本案的功能布局和参观流线设计一方面要设置符合参观流线组织的高效空间,另一方面要设置参观者熟悉的记忆场所,以便参观者记住和理解更多的知识,让空间和记忆充分融合才能造就优秀的博物馆。

  1、功能布局规划:本案博物馆是一个涵盖了主展区、休憩礼仪空间、现代陶艺区、行政办公及辅助区域、仓储设备及辅助区域等部分的综合体。

  (1)主展区设置有:西河文化、小荆山遗址展区;城子崖遗址现场与发掘展厅、济南寻根-东平陵城文化展厅、城子崖遗址模拟发掘现场展区、多媒体放映厅等。

  (2)休憩、礼仪空间设置有:前厅大堂、贵宾接待室、贵宾题字厅、时光隧道、序厅、纪念品售卖商店等区域。

  (3)现代陶艺区设置有:现代黑陶展厅、黑陶陶艺展示体验区、黑陶陶艺景观等。

  (4)行政办公辅助区域设置有:行政办公室、馆长室、多功能厅、卫生盥洗室等。

  (5)仓储设备及辅助区域设置有:展品设备仓库、设备控制室等。

  2、参观流线设计:

  (1)接待:参观者(团体)从南向的正门厅进入博物馆的接待区域,经服务人员和讲解人员的短暂安排,或在大厅的休息卡座略作休整,从大厅感受一下博物馆的文化气氛,或由导游带领去往博物馆主展区。

  (2)经过巨石雕刻的鸟图腾背后,拾两级台阶而上,进入了由LED带状屏幕设计组成的时光隧道,LED屏幕展示的史实、文化形成历史的倒叙时间轴,追溯历史,感染参观者的情绪。

  (3)通过高科技光影手段打造的时光隧道,两级台阶而下,来到博物馆的序厅,对整个博物馆的开篇介绍由此展开。

  (4)参观流线由序厅往左而去,双开门后面打开的是“龙山破晓”——西河文化和小荆山遗址文化的画卷,这个时代处于山东新石器时代中期,展厅展示了山东最早的“村落”,这里有初具规模的村落和社区、原始的生活用具展示等。

  (5)参观者继续往左而去,来到博物馆展示的最大一个展厅,也是主展厅。这里展示了:

  a.“文明之星”——城子崖遗址与龙山文化

  b.“考古圣地”——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

  A、参观流线顺着半圆弧的墙体由左往右延伸开去:城子崖古国、原始城市、金字塔式部落结构、原始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文字的诞生、礼器的使用、大墓的规格、鸟的象征等时间、文化节点依次展开,娓娓讲述。

  B、城子崖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的历史也像画卷一样在展墙上排列开去:有早期考古学术机构,有城子崖发掘成就,有城子崖与历史、考古学家,有遗址博物馆与专家、政府官员等。

  C、展厅的中心有利用原有柱子围合成的半开敞式核心展区,参观者顺着环形进入,内里是圆形的城子崖遗址的模型沙盘,外圈是沿是玻璃橱窗和写真灯箱结合展示的空间。

  (6)参观完主展厅,经过一个小空间的序厅,往左走去,是东平陵城的文化展区,这里展示了现今济南与东平陵城的承袭关系,东平陵城为济南城的根源。由于东平陵城年代跨距大,出土的文物也相对丰富。这里展示有陶器、瓦当铭文、石器、铜器、铁器等。

  (7)参观完主展厅,穿过的是一个多媒体影音中心,参观者在这里会看到以音画演示的影视博物馆,增强参观者的感受。

  (8)影视厅出门后,空间豁然开朗,玻璃采光顶的中厅下面,是模拟城子崖遗址发掘现场的微缩模型景观,展示了城子崖文化纵跨三个时期的叠城文化。

  (9)再行向前观览,是现代黑陶文化的展厅,展示了当代黑陶文化艺术研究和发展的成就。

  (10)向前走出现代黑陶文化展厅,竖立在展厅门口和右侧采光顶天井中间的是大理石和毛石打造的博物馆展厅结束语。至此,展厅部分参观结束。

  (11)参观完展厅部分,参观者可以继续前行,前往黑陶工艺体验区,设身处地的体验黑陶制作的工艺流程。

  (12)从黑陶工艺体验区感受出来,进入的是博物馆的城子崖文化纪念品商店,参观者意犹未尽,可购买富有文化意义的纪念品,加强对博物馆展示的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13)展厅参观过程结束,政治文化名人等可前往入口门厅右侧的二层题字留念,瞻仰文化、弘扬龙山精神。

  三、外观设计理念

  1、 设计概念:

  1) 龙山文化底蕴、强调项目的唯一性

  作为观展性建筑,首先着手考虑的就是其本身展出的内容。从博物馆向世人展现的龙山文化中提炼创作元素,做到表里如一,让来参观人员在进入博物馆之前,通过外观的形象暗示,对展出内容产生心理预期。

  2) 准确定位博物馆所展示龙山文化的时间线、切忌‘张冠李戴’

  博物馆外观设计上,要能符合龙山文化所处时期的文化特点,诸如传统古建筑的重楼、雀替、抄手游廊之类设计手法要劲量避免。甚至于砖、瓦的概念都要剔除,以免混淆本项目在历史上的时间节点,给观者带来不准确的历史时期共鸣。

  3) 当代建筑技术与手法融入外观设计

  外观设计上强调博物馆展出内容及其所处时间节点的同时,融合现代的设计手法以及现代建筑审美观。毕竟博物馆本身的建筑空间上就决定了其现代建筑特质,我们强调其文化底蕴、历史性、唯一性的同时,也要从其实际的使用功能出发,从使用者角度考虑,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过犹不及,我们不是在复原古董,而是在现代建筑的基调上,把握其文化、历史上的内在精神。

  4) 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

  考虑使用者、参观者的实际需要、实际感受,切忌外观设计上尺度的不协调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

  2、 设计特点:

  1) 黑陶文化

  作为龙山文化的代表,黑陶技艺在当时已经达到一个巅峰高度。以其‘黑、光、亮’的特征著称于世,薄如纸的蛋壳陶更是令世人折服,以至于一度将龙山文化称为黑陶文化。如是,我们选择了陶板作为建筑外观的主要表现材料,既规避了‘秦砖汉瓦’给人们既定的年代感,同时将龙山文化的代表,黑陶的文化元素隐喻其中,作为整个外观的主基调。

  2) 图腾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另一个代表性特质是图腾文化。古史传说中东方部族以鸟为图腾,考古中也发现大量以鸟形象为装饰的器物。博物馆在设计之初,平面布局上也是以鸟图腾作为一个设计的出发点。

  综合考虑以上元素,我们尝试以参观者的角度出发,将不易察觉的平面的图腾意向搬到立面上来。在建筑东西两翼的外墙上,用黑色毛面陶板叠拼,寓意羽毛的特质。同时竖向上,由内而外递次升高,营造羽翼的感觉。如此,产生外观上整体的振翅欲飞的意向。

  3) 叠城的特点

  城子崖遗址的一大特点是龙山、岳石及至东周时期遗址叠压在一起,这个现象尤其体现在城墙遗址上。以此为灵感,我们选择暖色调浅灰的横向粗糙纹理陶板作为外墙的图底,寓意早期版筑的城墙,结合两侧递次升高的黑色陶板外墙,通过两者色泽、纹理上的反差,以及里面上斜裂的效果再现城墙叠压的意向,呼应城子崖遗址博物馆这个主题。

  4) 帐篷的意向

  现有的门厅在接待大量集中性人流时,从空间、采光上都略显乏力,很容易流于过渡空间。由此,我们考虑在保留原建筑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将两侧山墙上窗口位置坐落地处理,同时两侧用钢结构加建两层通透的空间,上层原窗口位置改为玻璃护栏,使上下层空间贯通,放大空间感。

  如此,扩大了礼仪性以及休息空间,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容纳大量集中性人流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公共活动。

  同时,取材龙山文化时期半地穴建筑的标志性构件----帐篷,我们将两侧加建部分钢结构屋顶受力体系直接放大落地,钢结构外立面包防腐木板,呈现出帐篷投影的意向。同时两侧玻璃幕墙竖向龙骨放大,做木构架形象,结合幕墙外侧陶板遮光板,构成帐篷的纵向龙骨和横向树枝、板条搭接的形象。这样,完善了现代性的使用空间的同时,呼应了龙山文化的主题。

  3、 设计用材

  1) 深灰色毛面陶板

  使用部位: 博物馆东西两翼外墙面,入口处南侧主墙面

  特点: 稳重、精致、保温性能优异

  2) 暖色横纹陶板

  使用部位: 博物馆外墙主基调

  特点: 肌理感、历史沉淀感强、保温性能优异

  3) 浅灰色木纹石

  使用部位: 入口屋檐下题字底色

  特点: 文化性强、宁静雅致

  4) 深灰色毛面陶板

  使用部位: 博物馆东西两翼外墙面,入口处南侧主墙面

  特点: 稳重、精致、保温性能优异

  5) 透明玻璃幕墙

  使用部位: 入口门厅东西两侧加建位置竖向外墙

  特点: 通透

  6) 暖色遮阳陶板

  使用部位: 入口东西两侧玻璃幕墙外侧

  特点: 质感强、精致

  7) 暖色防腐木

  使用部位: 入口加建部分钢结构外包材料,两翼消防疏散口装饰

  特点: 自然肌理、活跃气氛

  8) 氟碳漆深灰色钢屋面

  使用部位:门厅屋面、采光顶屋面

  特点:精致、防水性、耐久性

  四、内装饰设计理念

  1、 设计理念:文化、科技、现代、厚重

  2、 设计要点:当代、底蕴、发展、美化。

  1) 当代博物馆,“当代”为时代,体现现代感及时尚装饰材料,新材料、新工艺、新效果。“遗址博物馆”体现了展示特征和性质,体现了博物馆展示场馆厚重、大气的气势。

  2) 展示文化底蕴,以时间轴、地域范围的深度及全面,对功能布局及展示设施及参观流程面面俱到。

  3) 发展中的博物馆,有新意,有发展的眼光,即体现当代特征,又考虑到博物馆的发展、龙山文化的研究新发现与弘扬。

  4) “美化”,以美化为原则,创造美的展览展示场馆,寓教于美境。享受到展示环境之美,装饰工艺之美,历史文化之美。

  3、主要材料规划

  1) 深灰色毛面陶板:

  使用部位:前厅、序言、展厅等主要场所背景墙面应用。

  特点:厚重沉稳、色调质朴、较好的贴合黑陶的文化。

  2) 砂岩毛石

  使用部位:开篇展示墙、场馆转折节点、发掘现场创意选材。

  特点:厚重、粗糙、历史感强、较能抽象的创造意境。

  3) 烤漆铝板及丝网印刷铝板

  使用部位:展厅墙面造型材料及展示背景,大厅吊顶。

  特点:防火、科技感、使用寿命长、效果大气。

  4) 钢化、夹胶玻璃

  使用部位:展橱橱窗、发掘现场玻璃参观平台、采光顶、多功能厅及办公室隔墙。

  特点:透光性好、晶莹剔透、时代感强、便于展示和维护。

  5) 塑胶地板

  使用部位:展厅场馆地面。

  特点:耐磨、弹性、吸音,有利于展示场馆的吸音降噪,花色纹理选择性大,装饰效果好。

  6) 烤漆铝方管吊顶

  使用部位:展示场馆吊顶。

  特点:防火、防水、易维修、光影效果好、空间序列感、科技感强。

  7) 轻钢龙骨纸面石膏板

  使用部位:行政办公室、馆长室、接待室等部位。

  8) 仿古砖

  使用部位:大厅地面、走廊地面。

  特点:质感、纹理表现好、文化味道重,耐久性好。

  9) 大理石

  使用部位:门套口,装饰垭口等

  特点:光泽度好、纹理感墙、档次高、气质好。

  10) 木梁柱、格栅吊顶

  使用部位:发掘现场展区。

  特点:复古感、文化底蕴感强,可产生微妙的空间序列与光影关系。

  11) 砂岩浮雕

  使用部位:各展示节点背景墙面

  特点:肌理感、内容丰富、展示文化底蕴

  12) LED显示屏

  使用部位:时光隧道

  特点:科技感、表达内容丰富、直观、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

  五、各部位沿参观流线设计说明:

  (一)、前厅大堂:前厅大堂作为整个博物馆最为主要的交通空间,在接待功能及人员导向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1、在原来两层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造,将原来每层建筑面积200平的大厅,经过两端对建筑体量的延伸,空间扩展至270平每层。

  2、建筑体量延伸部分玻璃幕墙的使用,增加了室内的自然采光照明、延展的部位也扩展了室内的空间,增加了服务内容和品质,提升了博物馆的形象。

  3、功能设置上:在一层设置票务中心、导游室、吧台服务区、休闲卡座等,满足了参观者及团队参观者的接待需求。二层设置了贵宾题字大厅和贵宾接待室。满足贵宾的接待要求。以及通过书法感言这一传统与富含文化气息的形式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品味,弘扬龙山文化。

  4、设计手法:

  (1)巨石雕刻的鸟图腾的造型,位于两层共享空间的位置,矗立在时光隧道的前面,以及两侧厅内按照考古成果仿制的大型文物造型展台、旗帜鲜明的表达出博物馆的意境,昭示着即将展开的内涵。

  (2)材料的选择与搭配对于风格的把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墙面选用色调稳重的灰陶板挂板、厚重沉稳、色调质朴、较好的贴合“陶”的文化特点,地面选用硬度较高的灰色仿古砖,通过有序的配置,纹理美观、鲜明,作为地面主材易于后期保养,便于维护;吊顶材料选用白色、保温、耐久性好的铝板,可根据吊顶造型任意加工尺度,同时防火、防水,装饰效果简约大气。

  (二)时光隧道:本阶段的定位作为有时间节点的跨越部分,引领参观者穿越历史长河,思绪跟随我们的引导,回到远古文明。

  1、在原来的结构上做的改造是:将原来的两侧四个小房间封闭于轴线之外,因为它既不便于利用又因结构问题不能拆除;而在我们的设计规划中,正需要一个封闭的空间作为设备间或博物馆的集成控制核,于是,这个时光隧道装饰墙壁后的空间就改造成了博物馆的技术及信息大脑。

  2、陶板饰面的环抱式造型入口欢迎着参观者的发现与深入,还未等穿越,在类似于多棱镜的时光隧道的结尾,大型的黑陶浮雕吸引发现者的目光。

  3、拾级而上,两步台阶过后,互动与体验成为了最好的展示方式,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形成信息传达的节点。以LED技术塑造了滚滚的历史长河,在时间轴的流动与叙述中,参观者的思绪沉淀、追溯,为整个博物馆展示的开篇做了有力的铺陈。

  (三)序厅:序厅是一个150平米的开敞式展厅,从前厅延续来的灰陶板墙面装饰作为背景,含蓄而又沉稳,体现了设计的统一风格。

  1、结构上未作改造,而流线上设计更加明晰,弧线的大墙、厚重的大理石台雕刻有博物馆的开篇序言。左侧墙面的导引牌引导参观者下一步的参观动向。

  2、在灰陶板饰面的背景墙面前,粗犷的毛石堆砌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新石器时代的符号,采用了黑陶的材质的浮雕图案半隐半露在粗犷的毛石堆砌后面,文化一层一层,陶器与毛石、精细与粗糙,一层层剥开历史的面纱。

  3、吊顶材料选用延续前厅,采用白色、保温、耐久性好的铝板,防火、防水,装饰效果简约大气。地面材料采用灰色的塑胶地板,耐磨、弹性、吸音,有利于展示场馆的吸音降噪。

  4、保留了顶部的两个采光顶,以增加室内自然光线的照明,天空光从顶部的垂直介入与人工照明光线的搭配,更好的诠释了整个空间的氛围。

  (四)西河文化与小荆山遗址展厅:方正的矩形展厅,从墙面展示到展台展示,图文并茂、照片与实物相结合,展示了山东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1、展示了山东最早的“村落”,这里有初具规模的村落和社区、原始的生活用具展示等。这里产生了山东最早的定居农业。

  2、墙面在统一的灰陶板饰面的基础上,突出部位的展示墙面以平面图文和实物展示相结合。平面图文的叙述讲解得细致透彻,凹龛内强光灯照射下的实物展示,更能让人想象到当时生活、劳作的画面;矩形的精品展台,展示了真实的考古发掘物品,细节更为逼真,观感更为强烈。

  3、吊顶材料选用了烤漆铝方通的线性序列,白色的色调、虚虚实实的光影关系、从采光天窗透下的斑驳的光线,使得整个空间的氛围更具意趣。地面的材质还是延续过来的塑胶地板地面。

  (五)城子崖遗址现场与发掘展厅:这里是整个博物馆展示部分的中心,也用了最多的笔墨,图文、实物、沙盘、多媒体等众多手段的运用把这里的展示表达的更为透彻。

  1、沿着弧形的墙面由左往右,烤漆铝板背景的运用更显科技感和档次,铝板上丝网印刷的底纹图案描述着龙山文化时期一个个的生活、生产场景。

  2、墙面造型上采用了实物展示和图文说明结合的形制,一段一段的述说城子崖不同时期考古发掘与成果,LED灯箱的时间线把多个年代的发掘事实有机串联。

  3、沿着弧形参观线路的序列陈设的单体展台,按照时间线展示了一个个年代发掘的实物成果。

  4、在原有柱子的位置,利用原结构围合成半开敞式的环形展区,外沿是玻璃橱窗和写真灯箱结合展示的空间。内圈为圆形的城子崖遗址的模型沙盘,给参观者以最直观的形式了解那个时代文化的宏伟。

  5、LED灯具的应用,整体照明与重点部位的局部照明相结合,所有向受众展示的内容用强的光线突出表达。整个厅采用的墙面、顶面、地面饰材与前面的展厅相延续,也延续了整个博物馆的基调。

  6、在大厅长长参观流线的结尾做了一个短暂的缓冲,是通往下一节点——东平陵城的序厅。

  (六)东平陵城展厅:本展厅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为序厅,一为主展厅。

  1、序厅设置于城子崖遗址现场与发掘展厅参观流线的结尾,一面弧形的墙面传承前面的设计手法,弧墙前宏伟的毛石砌筑、文字鲜明的导引——“济南寻根,东平陵城”,石膏板吊顶的处理手法做得低调又有深意。

  2、主厅入口由序厅左侧鱼贯而入。城子崖文化从这个时期有了政治、疆域色彩,它是济南作为行政区划最早的发源。这里展示了东平陵城的文化从春秋至唐宋1000多年的深厚文化沉淀。

  3、橱窗里的实物更能展示现实。墙面以橱窗的形式,在强光灯的照射下,展示了在东平陵城1000多年的历史沉积中出土的陶器、瓦当铭文、石器、铜器、铁器等见证历史的实物。

  4、展厅中央的矩形沙盘根据史实还原了东平陵城的城貌,将观者的思绪带回到久远的历史长河中。

  5、墙面配合的图文解说,使得参观者的了解更为深入。

  (七)放映厅:设置在历史展厅的结尾部分,以更加生动的方式用画音传达给参观者更生动的展示信息,加深印象。

  (八)模拟考古现场展厅:利用整个建筑中间的自然采光部分和原来院落中的下沉空间,再造一个发掘现场。

  1、参观者通过脚下的透明玻璃或无阻挡的围栏下,看到模拟考古发掘现场的微缩景象,了解到考古工作的神秘和艰辛,更加珍惜考古发掘成果,引起对刚才展厅中景象的重复回忆。

  2、弧形的砂岩浮雕墙面是博物馆序厅的背墙,这一面外弧的墙面以砂岩毛石的砌筑手法,以叠城的形制展示城子崖遗址丰富的内涵,延续时间长,堆积层分为三层,上层为周代文化层,中层为岳石文化层,下层为龙山文化层。

  3、采用棕绳缠绕木结构的梁柱及青石雕刻的柱础符号展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情结。地面仿古砖材质的沿用利用了材质在中厅阳光照射下的耐久性,铺贴方式也很好的呼应了前厅大堂的方式,是装饰风格的统一和延续。

  4、左侧的多功能厅,能够召开一些小规模的学术研究会议,将实墙改为透明的玻璃隔墙,以采光的实用功能为主,也增强了附属空间的现代感。

  (九)现代黑陶展厅:是对龙山文化的延续继承和发展。室内的装饰以当代的手法处理,更显时代感。以墙面展架和精品展台的形式相结合,展示出现代黑陶的工艺成就。

  (十)结束语:流线由现代黑陶展厅出来,迎面是大理石造型墙,墙面上内容大气的浮雕和镜面抛光板上雕刻的结束语。给了参观者一个完美的尾声。

  (十一)博物馆的延伸——黑陶陶艺体验区:

  1、将博物馆最右端的三个房间加以改造,作为陶艺作坊体验区,让参观者能够参与互动,切身实地的感受制做黑陶的工艺,在游览博物馆、感染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体验亲自动手的乐趣。

  2、黑陶工艺体验区与结束语部位的上空做采光玻璃顶,使得室内成为一个环境纯净的统一空间。采光顶下以较大型黑陶艺术品搭配以砂石、植被,形成独特的黑陶陶艺景观。

  (十二)参观附属空间——纪念品商店:展示售卖专为博物馆设计的纪念品,给游客留下美好回忆。

  六、结语:

  最后需要提到的,是设计的态度和设计的完成度。章丘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责任分量重大,所以在整个设计构思的形成过程中对考古遗址肌理和成果的尊重,对历史文化氛围的延续和营造,以及对建筑表现形式、室内展陈设计的斟酌与推敲贯彻始终,力求打造成一座集历史、艺术、民俗、自然与一体,体现“龙山文化”特色,反映章丘历史文化底蕴的专业性博物馆,成为弘扬“龙山文化”、提升章丘形象的标志性历史文化场馆。
地区: 山东 济南市
253
阅读28643
764 次收藏
795 次收藏
606 次收藏
1058 次收藏
751 次收藏
857 次收藏
1486 次收藏
1422 次收藏
887 次收藏
869 次收藏
599 次收藏
1381 次收藏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