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靖波
6 条评价
平米
专家
姜靖波
姜靖波建筑策划工作室
设计总监
西藏文化博物馆设计
北京
  ●藏地建筑的场和势
  ●空间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人与空间的对话
  ●人与艺术品的对话
  ●空间与艺术品的对话
  ●空间-艺术品-人-追求空间的同于不同
  一、西藏博物馆室内展陈空间同于其他博物馆空间,主要是为展品服务,引用多种新技术,手段更好地展示各种类型的产品,该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在于,还要体现一种西藏精神、地域特色、民族风情、历史画面、民族大融合精神。藏式元素的运用不是繁复的传统纹样的装饰堆砌,而是要通过空间的形、色、光、质体现一种西藏文化空间的内在气质,博大的精神魅力和文化价值。内部室内空间是博物馆建筑外在气质的内在延伸
  在形式上
  展陈墙沿用了建筑外立面的元素,通过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体块组合是室内空间展示不只是二维立面的延伸,而是具有建筑三维空间的动静之美
  在色彩上
  我们运用了藏式最传统的红色白色黄色蓝色,在以灰色(无色彩)为主的基调上,根据每个展厅的主题,分别赋予不同的色彩组合,给予主题展厅鲜活的动力。力图用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藏式颜色将西藏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大量运用对比色突出重点,设计的展陈墙面,并运用协调色,将不可调和的色彩纯度降低,使其融合为一体,给人和谐感。
  在灯光上
  我们力求运用光线的品质和分布使观者对陈列品有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运用光纤这种本身不带电的不发热的照明系统,既可以隔绝紫外线,还可以对陈列品构成的损害降到最低,我们在不同的展区,配合不同的展品,运用了点线面,光源和适合艺术照明陈列的局部照明,同时用灯光对空气的气氛进行渲染,使空间具有韵律感,展示墙更具有层次感,以此引导观者的情绪。
  在展柜的灯光运用上,我们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当然走进展柜,会有感应式的灯光图案投射在展柜地面周围,有提示参观者视觉的作用。当离开的时候,灯光熄灭,这样也起到节能环保的意义。
  在材质上
  多采用对比的材质,粗糙的岩石与光滑的玻璃体的对比,光滑的洞石墙面和灰色肌理壁布展墙的对比,同时利用软质肉柔软飘逸的特点塑造空间氛围。
  在细节上
  用藏式纹样镂空的铜,来强化博物馆本身的重量感和古朴感,再现西藏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灿烂。
  二、西藏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韵味成为本次展陈设计的主线,同时在设计上也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参观者在五个不同的主题展厅,体验到藏地艺术与众不同的空间美感。
  整个参观历程像一幅卷轴般徐徐展开。
  多元一体——崭新纪元——智慧之匙——艺海遗珍——雪域风情
  时而感受到波澜起伏的壮美史诗,时而欣赏雪域高原的优美画卷…………
  1、多元一体厅
  卡若遗址篇
  ——让参观者走进卡若遗址,近距离欣赏卡若遗址,感受远古遗址的苍凉和大气。
  江孜保卫战片
  ——帝国主义列强的炮弹飞啸而来,漫天黄烟中,江孜古堡悲凉的的剪影
  在残酷的炮火中被一点点撕碎,古老宗教建筑起的信仰,在野蛮的近代战争机器面前被震得摇摇欲坠,但是西藏人民还是用最原始的武器对抗着着一场力量悬殊、结局在就决定的战争。我们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多媒体半景画投影技术,再现当时战争场景的悲壮惨烈,现场用实景模型还原中英两方的军事对抗阵容,一方是大炮,马克沁机枪,一方是老式土炮,火药枪,弓箭……使观众从中西方两个视角,身临其境的解读当时的战争场景,历史的天平不会偏向任何一方,一时的暴力优势并不能赢得历史的高分,到今天美丽而苍老的江孜古堡依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
  2崭新纪元厅
  此厅主要展示新中国带给西藏的变化和新时期的成果。,在设计手法上运用了一些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入口前言墙是一块具有藏地建筑特色的丰碑。丰碑地作为表现民族大融合题材的汉白玉浮雕,丰碑终端为玻璃内置灯光,透过借景的手法隐约可见后面“红色之旅”主题篇章,而篇章的不同段落都饰有一个火炬形的陈设,隐喻了新中国的红色政权解放各民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7条协议篇
  透过厚重的历史大门,历史的镜头定格在1951年,17条协议签订的现场,通过真人大小的模型,我们复制出协议签订现场的真实场景
  青藏铁路篇(一封献给西藏人民的信)
  青藏铁路沙盘上方悬浮着一块投影着蓝天的幕布,铁路和蓝天都向远方延伸,在远方,沙盘和天空交汇在一起,在这个主题单元,设计是采用了半景画投影和触发技术手段来描述“一封献给西藏人民的信”的主题故事。参观嘉宾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在沙盘旁操作台边的信纸上写下自己对西藏人民的祝福,把信纸折成一架纸飞机,并把纸飞机投入沙盘旁西藏第一个同游的古老邮筒里面。此时此刻,沙盘上方的祥云涌动,一张承载祖国人民祝福之词的纸飞机出现在蓝天上,沿青藏铁路沿线向远处的高原飞去,在远处幕布的画面上,布达拉宫的影响隐隐投射出来,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西藏不同历史时期的画面交替出现,我们目光聚焦在远方,从古至今西藏同华夏内地的沟通和交往从未间断过,在今天祖国各族人民的祝福同沙盘上方的纸飞机一起融入蓝天,把这种沟通联系的更加紧密,更加亲切。
  3、智慧之匙厅
  前言墙﹒智慧之光篇
  吞米,桑布扎塑像静坐在入口高台之上,神秘而祥和的光束从圆形的顶部投射下来,把我们的目光吸引到智者手中的经卷上。塑像四周的弧形墙面刻满神秘的藏文符号放佛被唤醒,睁开了沉睡的眼睛,缓缓出现在文字雕刻墙上。当参观者张开手心走进文字墙,此时墙面上晶莹的文字就像浩瀚星空的流星一样,滑落到参观者的手中。这个场景的特殊效果是我们运用了文字转移和定光控制结合的多媒体技术。
  红墙﹒印经表演篇
  穿过智慧之光入口,参观者的视线豁然开朗,迎面一组气势磅礴的红色展墙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精心的灯光设计,红墙被灯光渲染得更加庄重挺拔,藏式建筑的气势和感染力就像无声的法号包围着我们,若干件珍贵的文化艺术藏品被映衬得更加精美绝伦。一副布有藏族文献的卷轴从墙体一侧的光束中拉展开,藏族文字文献放佛穿越了千年时空,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红墙中心是一个汉白玉的印经台,当参观者观摩完经书和文献后可以逐步欣赏印经表演。
  印经院﹒经板墙篇
  在经版展示区我们复制了印经院经版墙的局部,在两侧经版墙末端墙面我们采用了幻影成像多媒体技术,再现了印经院经版库的原貌场景。当参观者来至经版墙之间,视线随着一排排经版墙的延伸到经版库远方,看到了红衣喇嘛在经版库里查询经版,体会到西藏文化遗产的伟大丰富和宗教智慧的深厚广博。典藏在墙体内五块最珍贵的经版定时通过联动装置技术从参观者西侧的经版墙上滑出展现在参观者面前。
  4、艺海遗珍厅
  擦擦石刻艺术篇
  曾经荣耀一时的古王朝宗教艺术文化已经被岁月的黄沙尘封在古老的擦擦堆里,在若干年后的今天我们发掘出来。我们在展厅现场,复制出大画面的二维擦擦堆场景,而且用三维立体几何体制造出象征擦擦堆的展示墙,发掘遗址仿佛被搬至展厅现场。粗糙的沙石墙面上凹凸有致的玻璃盒与粗糙沙石墙的反差形成过去与现在的强烈对比,同时也衬托出擦擦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艺术价值。展厅中还设计了一个倒金字塔的玻璃体,全息成像的多媒体技术,将每个小的擦擦时刻放大成像,让观者更清晰地从多维角度、各个视点看到擦擦图像。
  5.雪域风情厅
  雪域风情主要是反映西藏的农耕游牧生活和民俗民居文化的主题场景,因此在设计上运用半景画投影和互动地面技术营创出真实场景的雪域草原、蓝天白云、溪流羊群和风雪视觉效果,制造真人真物的蜡像模型,力图还原真实场景,让观者有亲临现场的感受,体会到雪域风情的乐趣。
  半景画投影出的羊群在草原上欢快地跑动,苍鹰在雪山上空盘旋,溪水从远处的雪山流淌到参观者面前,互动地面技术使参观者能在投影到地面的溪水上踩出水纹,仿佛真的趟过溪水来到草原,帐篷前面几个牧民正开始一天的忙碌,近处男女两个牧民向参观者献上洁白的哈达,一阵风掠过,其中一个牧民手中的哈达被风吹起飘舞在天空中。由于展示技术的需要,场景背景和上空都是雪域草原及蓝天白云的半景画投影,模型的灯光照明器材正好藏在天空的哈达后面这也是设计师把一个设计矛盾巧妙化解,融入在场景中。
  我们除了把藏式水磨房结合半景画外,还把参观者参观视点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让参观者上几步台阶从地上能欣赏到与雪域草原风景融合在一起的水磨房建筑部分,其次还解构剖析了水磨房地下运转部分,让参观者能直观的了解到水磨房的构造原理和传统的劳动工艺。
  推开藏式民居大门,参观真实场景的西藏民居,通过这一系列的场景再现和展示,更深入地了解了西藏人民牧游耕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使参观者更自然地融入到西藏民俗文化中来。
  各民族之间越过从前江河山岳地理上的阻隔,沟通有无,改变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更加密切地融合在中华民族这个大版图中。
阅读:29844
251

马上分享到手机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收藏图片
全部评论12
高天
已转发给我一个正好做设计的客户了
艾智斌
赞!
白筱婷
真美。